习水县以“一线工作法”为载体,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到村、到户、到基层,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给群众送学、送富、送温暖“三到三同三送”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经常下基层、知民情、办实事。
坚持“三个转变”,工作重心下移。一是变“走马观花”为深入百姓家庭。下基层干部走出机关,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征求意见建议,共同研究致富良策。目前,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走访群众2.8万多户,召开座谈会500多场,帮助基层确定发展项目40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0多件,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72个。二是变“坐等上门”为驻村帮扶。在全县210个村建立群众工作站,从县直机关单位、乡镇抽调668名党员干部进站驻村,每月走访农民群众20户以上。三是变“遥控指挥”为一线指导。改变以往坐在办公室打电话了解情况、推进工作的方式,31名县级领导建立联系点71个,县委常委班子深入联系点督导指导工作平均7次以上,现场办公26次,解决各类问题227个。
提升能力素质,培树干部形象。选派干部深入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让干部在基层实践中长才干、树形象。一是选派干部到项目一线。县委明确要求:县级领导到农村、企业、社区等基层一线调研办公不得少于120天,乡镇干部80%以上的时间必须在基层开展工作。县政务中心将“联合审批”制度建到园区项目上,开通“流动服务车”,由县政务中心、住建、国土、工商、环保、发改、国税、消防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联合审批工作组,为项目、企业送服务上门,一次性办结项目审批,一站式全程服务。二是选派干部驻村工作。选派668名党员干部进驻240个村,实行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评在村、同考核、同奖惩“三在两同”的驻村制度,真帮实驻、真帮真扶,协调落实帮扶项目122个,整合各级帮扶资金9000多万元。三是选派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选派18名副科级后备干部人到乡镇、园区挂职锻炼,17人到村任职锻炼,争取协调项目45个,资金1898万元。
兴办惠民实事,助力同步小康。一是开展民生温暖行动。30余名副县级领导帮扶24个乡镇(区),83个县直单位“一对一、一对多”定点帮扶贫困村;8096名党员干部工结对帮扶贫困户5081户,送去慰问金、生活用品价值300多万元,提供致富项目520个。二是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对于贫困程度最深、农村基础设施最差的东南片区6个乡镇,采取“党政领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项目捆绑、财政奖补、整村推进”的工作机制,努力解决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欠账问题。目前,已投入资金1300万元,完成道路硬化139公里,小水池和小水窖建设300余户。预计全年县级财政投入小康创建资金将达1.03亿元,捆绑项目资金6亿元。三是减贫摘帽深入推进。桃林乡、醒民镇、永安镇3个贫困乡镇通过省减贫摘帽评估验收,全县18个贫困乡镇实现“摘帽”15个,贫困乡镇发生率下降到13%,减少贫困人口5万人,贫困人口下降至12.5万人。
(贵州省习水县党建云平台 任家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