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救助管理站有序推进中心工作,着力于“最后一公里”服务建设,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有力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加强救助服务网络的城乡统筹和社会参与。动员社区网格员、环卫工人和城乡结合部住户参与,发放救助联系卡2000余张。进一步完善以该市救助站为主体,县(市、区)救助站为基础,乡镇(街办)临时救助点为补充,居(村)委会救助咨询引导点为依托的“四级联动”机制。
二是强化救助服务网络的跨部门沟通与有效协作。联合综治、公安、城管等成员单位召开救助联席会议,研讨制定救助行动方案,主动和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实施警车、救护车、救助车多股力量整体联运巡查,扩大街面救助覆盖面,保证救助工作无缝对接。同时,整合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和街面救助劝导服务队,依托窗口服务和救助网络“两大平台”,共筑救助发展合力。现已救助帮扶受助困难群众9000余人次。
三是促进救助管理的精细化协调发展。从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救助行为、创优服务质量入手,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更好地补短板、托底线,推进救助工作“服务创优、管理创新、工作创先”,确保了工作任务及责任落实到位,工作流程规范有序、内部管理水平提升,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未成年人,城乡街面基本无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民政部对该市冬季专项救助行动的突出表现进行了通报表扬。
四是努力构建困境儿童帮扶网络。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困境未成年人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该站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调研提纲。站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并联合教研所,调配了专业工具、专用车辆和专门人员,吸纳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统计汇总等方式,历时一个月,对市本级所辖4个区、16个乡镇(街道)、325个村(社区)符合条件的四类265名困境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了摸底,深入了解其生活情况和实际诉求,以实际行动健全困境未成年人发现、联动、保护机制,完善救助、教育、司法、医疗、精神联动帮扶体系,进一步推进该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
(湖北省荆门市党建云平台供稿 王昌勇 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