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群众路线网

王庭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与启示

2015年01月02日12:22  来源:《求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特别是在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自我批评揭短亮丑、反思深刻,相互批评直击痛处、见筋见骨,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严肃性,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钝器”又成了“利器”,其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梳理总结。

一、打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坚实基础

认真学习,把提高认识、增强素质作为思想前提。学习教育是基础,是前提。学习教育抓不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无从谈起。大家普遍反映,通过学习教育,明确了标准,找到了差距,提高了觉悟,查出了问题,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切实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二是针对重点问题学,分析查找“四风”现象及其思想根源,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其他指定篇目,组织专题教育。三是交流研讨相互学,在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四是创新形式深入学,扩大学习教育的效果。

消除顾虑,把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作为先决条件。实践证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卸掉思想包袱,变压力为动力。民主生活会召开之前,一些同志心里有顾虑:怕不说成绩、只检查问题,会被认为毛病多,在领导面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怕把问题谈多了、说深了,不好收场,查摆问题的分寸不好把握;怕给别人提意见,说浅了不符合要求,说深了得罪人,等等。针对这些思想顾虑,党组织从解决认识问题入手,不断加强学习,反复做思想工作,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整人,而是加强党性锻炼的自我教育,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提高自身的觉悟和素质。大家普遍增强了抛开面子的勇气,及时发现缺点,勇于纠正错误,从而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坚持正确方向,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作为重要原则。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同志认识和改正错误,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对同志的真正爱护关心。很多地方在活动中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一是有利于增进团结。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增进团结的重要手段,既感到“脸红了”、“出汗了”,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志的关怀,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二是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召开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交锋,深挖了“四风”的深层次根源。三是有利于增强党性。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的有效手段,以坚强的党性抵御“四风”的侵袭。

二、营造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个人层面强调消除思想顾虑。很多同志谈到,过去担心批评同志伤感情,自我批评伤自尊,现在看来只要心底坦荡、消除杂念,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大家说,批评意见虽然听着有些刺耳,但说开了、说透了,反而拉近了距离,心里敞亮了。活动中,有的党委书记承认自己存在“家长制”、“一言堂”问题,研究工作时,定调子、不给别人说话机会,特别是听到不符合自己想法的意见时,就脸色难看,甚至不让人家把话说完,这样的氛围怎能让大家畅所欲言,更不要说提批评意见了。真诚地开展自我批评,才能消除大家的思想顾虑,使党员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勇敢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

组织层面强调上级正确引导。上级党委普遍做到了“三个正确看待”:正确看待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党组织,把愿不愿、敢不敢揭露矛盾作为衡量一级组织是否讲政治、讲党性的标志;正确看待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因开展批评提到的问题轻易下“班子不团结、作风不过硬”的结论;正确看待坚持原则开展批评的党员干部,对他们的热情给予充分保护。参加下级民主生活会时,引导大家争先恐后发言,查问题、谈实情、讲教训,形成人人敢讲话、人人讲真话的正确导向和良好氛围。事实证明,只要氛围好,大家就能做到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果氛围不好,就是撬开他的嘴,他也不会发声。

环境层面强调舆论适度配合。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用好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舆论工具,宣传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全程参加亲自指导一个县的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省、市、县各级领导分别向下延伸两个层级参加民主生活会,为下级党组织把关定向。宣传各级领导干部层层带头示范,为下级党组织作出表率。宣传各地拿起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在全社会营造自觉接受批评、真诚欢迎批评、勇于自我批评的良好舆论氛围,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成为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强大动力。

三、注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方法

谈心谈话是有效步骤。谈心谈话,是党员过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的一个有效步骤。实践表明,“拉拉袖子”提个醒,“亮剑揭短”喝一声,都是出于对同志的关心爱护,只要双方开诚布公,敞开心扉,就能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开展起来。活动中,有的提出谈心不受时间限制,要掰开揉碎地谈;有的虚心接受其他同志的批评,心悦诚服地将批评转化成为自我批评;有的在谈心中修正了原来的批评意见,使之更准确,更有说服力。这些做法都丰富和完善了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效果很好。

主要领导干部自我批评是关键环节。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既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也是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取得实效的关键。活动中,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剖析自己,营造敞开心扉亮思想、推心置腹论长短的氛围,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一把手”有了向我看齐、向我开炮的勇气,敢于先揭自己的“短”、亮自己的“丑”,敢于先说自己的“问题”、查找自己的“毛病”,打消了班子成员的顾虑。实践证明,只要“一把手”自觉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特别是主动自觉真诚地进行自我批评,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就能形成讲真话、讲实话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批评和自我批评就能真正开展起来。

相互批评讲究方式方法。只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积极的批评,才有团结和谐的党内关系。一是区分轻重。原则问题上分清是非,又不纠缠细枝末节。二是全面客观。既不能把具体问题说成是原则问题,也不能把偶然的、个别的错误说成是一贯的、系统的错误,做到有理有据,让被批评者心悦诚服。三是区别对象。对承受能力较弱的同志,更重视会前的谈心;对身陷迷途的同志,进行警醒式批评,使其悬崖勒马。

见人见物见思想是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标志。民主生活会开得好不好,关键是看能不能拿起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做到见人见物见思想。一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批评意见,举事例说明,不穿靴戴帽,不拐弯抹角。二是实事求是。开展批评实打实、不夸大、不缩小,有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有多少问题就说多少问题。三是坦诚深刻。自我批评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又讲具体表现和典型事例,还分析了主观认识和思想根源;相互批评不留情面、辛辣坦诚,既红了脸、出了汗,又加了油、鼓了劲,有的同志还流了泪。

四、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益启示

坚持认真精神是基本要求。“四风”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很容易复发,只能靠认真较劲才能纠正。一是坚持认真的态度,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标准和劲头,直面作风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对困难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对失误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二是坚持严肃的党内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触及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既“红脸”、“出汗”,又治病救人。三是坚持认真的精神,拿出钉钉子、拧螺丝的劲头,一锤一锤地敲、一扣一扣地拧,把承诺当成军令状,立说立行,即知即改。

坚持开门整风是有效手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一是广泛参与。各级党组织坚持开门搞活动,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让群众监督和评议,不搞闭门修炼、体内循环。二是形式多样。通过走访座谈、信息直通车等多种途径,真正敞开大门,请群众帮助找准、找实问题。三是借助外力。各级党组织加大督导力度,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各级督导组严督实导,保证活动不走过场。

坚持问题导向是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出发,由问题入手,针对“四风”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是这次活动始终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一是找准问题。各地不用笼统的抽象问题代替具体的实际问题,不用工作差错问题代替“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也不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代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二是抓住主要问题。强调实效性,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三是强调解决问题。以突出问题为导向,自始至终着力解决问题。

坚持边整边改是重中之重。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普遍注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是认真查摆问题。查摆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指出不足是为了改正不足。不能只查找不整改,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有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承诺兑现。二是聚焦“四风”问题。这次活动始终围绕作风问题,始终聚焦“四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全党全社会弘扬了正气。三是边整边改。如果只查摆问题不解决问题,那查摆就没有丝毫意义。无论你怎么脸红出汗,不进行整改,群众还是不会满意的。因此,必须回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回应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回应生活会上的批评意见、回应上级和督导组点明的问题,立行立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表明,党内政治生活是否健康和严肃,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党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同样取决于是否真正拿起并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作者: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

分享到:
(责编:常雪梅、秦华)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