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让梦想照亮未来

甘肃甘南州践行群众路线打造“尼江”生态文明示范村走笔(下)

2014年12月11日14:19  来源:甘肃日报

阳光洒在车巴河上,河水蓄积着力量和希望,奔涌而下。

穿行在“尼江”两村,“和谐稳定”“发展经济”“生活富裕”是村民们说的最多的词。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大惠民政策支持力度……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同时,以全面加快“尼江”地区转型跨越发展为根本目标,积极推进“生态保护、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三项任务,全力打造藏区生态文明示范村。

渴 望

走进百年藏寨尼巴村,阳光温和、经幡飘动,安静而祥和。尼巴河水顺势奔流,灰色的河堤一路逶迤向前,护卫着村寨的安全。

沿着河堤在村里穿行,遇上许多三五成群的孩童,他们结伴去上学,清脆的笑声在村里荡漾。看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纯真的眼眸,总是让人想到希望。

“上学好不好啊?”记者蹲下身问6岁的华贡才让。

“上学能学知识,老师还教画画和唱歌。”这位才上学前班的小男孩羞涩地回答道。

阳光照耀下的尼巴河,波光粼粼,贡巧达杰和豆格加坐在河堤的护栏上聊天。今年,他们都报了名准备参加“尼江”两村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他们是甘南师范学校的校友,贡巧达杰2012年毕业,豆格加2007年毕业。

“我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豆格加说,毕业后怀揣梦想的他曾先后到北京、成都等地打工。回乡备考的他说,更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

“没有我不会做的藏餐。”贡巧达杰学的是藏餐烹饪专业,除了理论学习,他还到西藏、四川、青海参加过藏餐制作技艺培训,他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

得知家乡会大力发展旅游业后,他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信心:“开办藏家乐,让更多的游客品尝藏餐美食也是一件美事。”

在江车村,村民班玛旺秀说,他的驾驶证因为多年未审验而作废,如今他想重拾旧业,谋求更大的发展。他已被列入第二批驾驶员培训名单。

“考取驾照后,我想跑出租。”正在办理报名手续的江车村村民扎西闹日,是第一批参加驾驶员培训的40人中的一员。

在“尼江”两村穿行,和谐、稳定、发展,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是两村群众共同的渴望。而怀揣着梦想与执著的年轻人们,更是对未来充满追求和希冀,他们在追梦路上奔跑,为青春的怒放,也为着家乡的明天……

心 声

在尼巴村,60岁的夏道次力老人送走上学的孙子,便来到村里的“玛尼房”前晒太阳。不远处的桥上,设计人员正在忙碌。“开始建设了,好日子不远了。”老人高兴地说。

夏道次力自20岁起就在牧场放牧,6年前,儿子接替了他。老人结束了30多年的放牧生涯,回到村里照看孙子、孙女。

“我们没有文化,希望孩子们比我们强。”夏道次力说,牧场的生活很苦,他希望孙辈能靠学习改变生活。

“村上打算发展畜牧业,扩大奶牛养殖,同时引导村民发展劳务经济等,自力更生。”不过,尼巴村党支部书记贡布次旦也有担心,“因为牧民文化水平有限,要掌握现代养殖技术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不过我们不会放弃。”

在江车村,村民贡布扎西正在翻搅晾晒在院子里的青稞,冬季牧场搬到了家对面的沟里,妻子留在牧场,他中午回来拿一些生活必需品,下午再返回。

贡布扎西夫妇和七旬老母亲、3个孩子及弟弟贡布苏努住在不足80平方米的房子里。已有20多年历史的平房,被隔成两间半,半间用来储藏杂物。屋外的玻璃暖廊支着一张床,贡布扎西说,如果他和弟弟从牧场回来,其中一个人就得睡在这里,冬天的夜里,玻璃暖廊内会很冷。

“希望能早日住上新房子。”贡布扎西说,驻村干部已经到家里进行了危房改造摸底,这让他有了新的盼头。

“国家的扶持政策好,我们都很感激。希望能解决村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能给单亲家庭和困难学生多一些支持。”江车村党支部书记尕藏热旦说。

在江车河畔,村民和村干部们畅谈各自的愿望和打算,滔滔河水见证着这里的改变和进步、也见证着他们渴望发展的心声和足音……

追 梦

举全州之力,帮扶“尼江”两村改变面貌,增加收入,是近日甘南州贯彻落实中央批示精神,省委“尼江”工作调度会精神做出的工作部署。

“我们要始终坚信,群众最大的愿望是过上好日子。”甘南州委书记俞成辉说。基于此,甘南州立足实际,综合施策,确立了以全面加快“尼江”地区转型跨越发展为根本目标,继续推进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三项任务,着力建设藏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总体思路。

打造“尼江”地区旅游大环线格局,挖掘生态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打造“百年藏寨”旅游品牌,加快推进藏毯、藏香、帐篷等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项目……甘南州将通过持续践行群众路线,以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从打造生态文明示范村入手,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帮扶的发展格局。

“我们必须要为群众开辟更多的致富门路。”俞成辉说,要真正做到化干戈为玉帛,就要把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谋发展上,通过大力推行减畜退牧工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以多元化发展促使两村群众逐步从发展传统畜牧业的困境中走出来。

目前,“尼江”两村的各项惠民项目已陆续上马。

“‘尼江’两村已经确定337名驾驶员培训对象,首批40人已经开始报名体检;村里的50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报名工作已结束,名单已提交人社部门;危房改造项目摸底已完成……”尼巴乡乡长拉目才让给记者细述着近期的工作进展。

“我们希望将海河之滨的深情厚谊带到‘尼江’两村,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的需求。”前来“尼江”两村进行摸底调研的天津对口支援甘肃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温辉说。

“今后,我们的帮扶方向将向‘尼江’两村倾斜,帮扶资金重点用于两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发展上。”温辉介绍说,他们已初步确定了帮助两村实施基础设施改善、人员培训、牛羊屠宰加工、矿泉水生产产业项目和养殖结构调整、养殖品种优化、改良技术等的帮扶意向。

同时,根据省委安排,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省交通运输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省直部门已陆续前往“尼江”两村开展调研工作。

如一缕清泉,似一江春水,各项契合民意的惠民措施沁入人心。

太阳照在日日夜夜奔流的车巴河上,河水清清,人心暖暖……(赵 梅)

分享到:
(责编:张玉、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