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江苏省东海县、山东省广饶县坚持整改不放松、不收尾,真开门、开大门,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作风问题入手,从群众最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改起,持续真抓实改。
北京市昌平区打造“24小时”网络行政机制促整改。制定实施加强网络问政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着力打造“24小时”网上征集诉求、网下快速办理的网络行政新机制,推动整改整治落到实处。实施处理网络舆情信息“五步法”,畅通诉求途径,回应群众关切,解决民生诉求。一是收集整理。区网管办7名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收集微博、微信和社会网络媒体、论坛等舆情,按照一般性问题、社会热点事件、复杂敏感事件、重大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并将问题转发相关镇、街道或委办局。二是上报通报。将每日收集舆情编辑《舆情日报》,全面反映办理情况,并呈报区级领导阅批。三是调查办理。各部门、各镇和街道接到网络舆情通报后,按照规定时限回复办理结果,并在《舆情日报》通报。四是督办落实。区政府办公室负责跟踪督办,对未在要求时限内回复的,由区政府督查室督查落实。五是反馈回复。将事项办理结果通过“政务微博”和“微信平台”等向舆情提出人进行“一对一”回复。如针对“夏季露天烧烤影响环境”、“大货车超载遗撒”等普遍性问题,由区城管执法局、区交通支队牵头,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整顿。针对个性化问题,如“霍营街道环境脏乱差”,直接通报责任单位给予解决。从4月份至今,共发放网络舆情反馈单180余件,回复率达98%以上,回复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以内。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抓整改。一是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问题。开展“住夜值班”、“周六驻村”、“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等活动,对联系村农户走访全覆盖,目前乡镇干部走遍了全区10.8万户农户,934名乡镇干部中,共有712人居住在本地,同比上升10.3%。二是整治村级事务“三多”问题。针对当前村级“机构牌子多、台账资料多、考核评比多”问题,加强清理整顿,共取消、整合归并事项223项,削减率为59.2%,标牌标识减少70.5%,台账资料减少47.1%。三是整治机关作风不正问题。狠抓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狠刹酒局、牌局,开展专项督查和日常检查48次,出动检查人员325人次,检查单位568家次,处理问责39人,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8人。四是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确定每月10日为全区环境综合整治日,落实845名干部担任河长,累计整治黑河、臭河、垃圾河270公里,拆除违章建筑165万平方米。
江苏省东海县回应群众“三盼”改作风。针对群众盼“常联系”,全县346个村全部设立乡镇党委驻村工作室,统一印发为民服务连心卡,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偶尔驻村为经常驻村、变听听问题为解决问题。针对群众盼“得实惠”,开展“四走进、马上改”活动,组织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走进农村、社区、企业、服务对象,对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县委集中研究解决办法,分两批交办396件民生实事,其中第一批99件由党员县级领导干部牵头、第二批297件由各单位负责,共投入资金6.43亿元,推动整改项目落实到位。针对群众盼“事好办”,全县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83项,并在窗口单位全面推行挂牌上岗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AB角上岗制、申报材料一次性告知制等6项制度。开展“抓执行、转作风、提效能、惠民生”活动,查处工作效率低下、不在状态、作风粗暴、吃拿卡要等问题63起76人。开展“乱收费、乱罚款”集中清理活动,查处违规收费8起,金额70余万元。
山东省广饶县敞开大门请群众参与整改。一是根据群众意见确定重点整改事项。县乡两级分别对征求到的4813条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县级层面从中先后确定3批36个重点整改事项,围绕整治机关“庸懒散”、精简审批事项、看病就医、城乡低保等问题推出46项专项整治;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确定683个重点整改任务,做到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二是公开整改过程让群众监督。所有整改事项全部在报纸、电视上公开,让群众知道改什么、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间完成。每周一调度,每半月在媒体上公布一次进展情况。同时,公布热线电话随时听取意见,并以群众意见转办单的形式批转有关部门,避免走过场、做样子。三是实行台账化管理。每个事项由1名县级领导或1名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牵头,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压实责任。截至目前,县级层面重点整改事项完成31个,46项专项整治任务完成33项,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整改任务完成55项,全县集中化解信访积案6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