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漾濞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边学边查边改,在中央、省州相继召开总结会议之后,召开了总结会议。会后坚持长效整改,确保不因活动总结而让整改失效,持续发力坚持不懈,采取“四法”齐施,杜绝“四风”反弹,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销号制管理整改。一是采取专项整治严格督办销号。对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收集到的242个问题,及时反馈和交办,详列整改清单,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乡镇),限期整改,及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难点问题和实际困难。目前,办公用房超标、干部乱请客、上街村集体林权纠纷等114个问题已得到解决销号。二是采取记账制严格监督进度。针对县城脏乱差、县城建设滞后、乡镇部分林权纠纷等91个问题,积极争取各方力量,目前得到部分解决,其余37个问题正在督促解决中,对敷衍推诿的坚决力惩,确保问题整改不因活动总结而终结。
俭约式监管部门。对上级明确要求的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等23项重点问题,全面开展了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一是会议、文件得到明显精简和压缩。1至7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会议共52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0次,同比下降16.1%;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文件共708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压缩152份,同比下降17.8%。二是超标准办公用房得到清理调整。活动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共清理调整办公用房面积140 平方米,清理整顿后的办公用房已合理分配使用。三是“三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全县今年1至6月“三公”经费支出927.6万元,同比压缩80.54万元、下降8%。
规范化执行制度。一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得到有效整治。县发改局行政审批原有4项,按要求减少了1项,减幅25%。按照“能减即减”“应减必减”的原则,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涉及县发改局的3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由法定90个工作日缩短至15至30个工作日。公开和简化办事程序单位48家,共444项(其中:行政许可231项,非行政许可87项,社会服务事项126项),比例达100%,已在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进行发布。二是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得到全面清理整治。经过清理降低的3项项目收费17个标准中涉及我县2项收费7个标准。上级公布取消的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我县的有5项;公布免征收的1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及我县的有7项;公布取消的25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中,涉及我县的有8项。所涉项目该免征的收费项目一律免征、该降低的收费一律降低、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取消免征后每年为企业和群众减负可达350多万元。三是惠民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县共复核城乡低保对象3436人,退出对象141人,其中错保漏保7人;发现1起落实惠民政策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的问题,涉及1人,正在调查核实;2013年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计4005户,2014年未新增户数,清退不合规64户;通过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公示涉及低保、医疗、教育、农业等各类资金补助3753多万元,从而确保了每一分民生资金和每一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暖心型深入群众。一是针对便民服务渠道不畅的问题,漾濞县实行县级机关到挂钩联系村“驻村服务工作日”制度,为民办事、便民办事、代民办事,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取得了实效。在深入开展“驻村服务工作日”工作中,结合了解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收集了许多亟待解决的事项,并责成相关部门深入整改和解决。如漾江镇湾坡村、安南村和苍山西镇白章村等地连续发生耕牛被盗案件,苍山西镇上街村长期未化解的林权纠纷问题,顺濞镇残疾人办证难问题以及太平乡群众因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而导致的办事难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难点问题,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整改工作的深入推进,已经得到切实解决。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题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取得实效。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县城“脏乱差”问题,结合“三清洁”活动及县城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投入资金245.6万元对县城进行改造,县城内在质量得到提升,乡村环境卫生有了较大改观;各乡镇“三清洁”活动已形成长效机制,如漾江镇山村变得“美洁净”,平坡镇垃圾清运工作有序进行等,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云南省漾濞县党建云平台供稿 江静龙 常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