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克旗达来诺日镇岗更嘎查牧民宝音乌力吉领到了老伴三季度的504元的低保资金,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2009年春天,宝音乌力吉的妻子患了类风湿,随着病情加重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使宝音乌力吉不得不多次向民政部门提出低保申请,可是一直未能被批准。今年,克旗民政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群众反应的低保指标分配不公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件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锐意求变,对全旗28891名享受城乡低保人员进行了重新核查、听议、评定,向不符合低保标准的人员亮出了“红牌”,最终有2773名享受低保人员“被罚出局”,其中,城镇1267人,农村牧区1506人,减少资金72万余元。同时将符合标准的456人纳入低保行列,宝音乌力吉的老伴就是其中之一。
克什克腾旗自2006年实行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低保人数由最初的77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2000多人,占全旗总人口的12%。可以说,低保政策的改变惠及了许多困难家庭。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具体的家庭收入核算标准,苏木乡镇、嘎查村没有统一的尺度去衡量、把握,分类标准往往是各行其是、参差不齐,人情保、关系保、权利保在各别嘎查村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党的政策落实,又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针对各地低保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2014年克什克腾旗全面开展了城乡低保清理核查工作。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收入核查办法,统一全旗低保核查标准。具体做法就是制定“三把尺子”、明确两个“口径”、规范听证评议程序、建立三种机制,使低保制度与困难家庭、贫困人口无缝链接
制定“三把尺子”。一是劳动力系数法核算农村土地经营收入和城镇务工收入核算“尺子”;二是养牛养羊等养殖业收入测算“尺子”;三是农村牧区低保分类施保“尺子”。 同时建立了农村牧区三类低保末位淘汰制,打破低保终身制,全面实施了低保动态管理。
明确两个“口径”。一是明确了通过综合因素认定低保对象的口径。依据户籍、年龄、疾病、残疾、赡(抚、扶)养人情况、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医药费等合理性支出、听证评议情况等综合因素,确定申请家庭收入得分和听证评议得分,依据总得分、公示情况、财产等相关信息比对情况综合认定低保对象。二是明确了60周岁以上养老保险等工资性收入、土地、草牧场、房屋等各项出租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国家各项惠农惠牧补贴等转移性收入口径(均以实际数额核算)。
规范低保听证评议程序。为了保证低保听证评议工作规范进行,旗人民政府成立了指导基层低保审核工作领导小组,各苏木乡镇(街道)成立了由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人、纪检干部为正副组长,民政办工作人员、嘎查村(居)书记、嘎查村(居)主任为成员的嘎查村(居)低保审核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基层低保核查、听证评议和审核工作。明确了嘎查村(居)民代表产生范围和方式。采取一户或联户推荐村民代表候选人的方法,再从村民推荐的候选人中通过集中抓阄的方式产生正式村代表参加嘎查村低保听证评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低保听证评议工作的影响。同时严格听证评议程序,使每一个细节都在阳光下进行。
建立三种机制。一是建立申请低保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折合得分”和“听证评议得分”相结合的综合评定机制。二是建立因突发事故致贫申请低保的应急机制。本着“急事急办”的原则,由工作人员及时开展入户核查,经逐级审核、公示无异议、家庭相关信息比对符合低保要求的先享受低保待遇,在下次低保听证评议时完善相关手续。三是建立临时救助关联机制。为防止因制度设计不完善导致的漏保问题,克什克腾旗及时启动临时救助机制,对未纳入保障范围的生活困难家庭或低保边缘户及时开展了临时救助,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的托底作用。
截止今年10月份,克旗有低保对象26574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4809人,农村牧区低保对象21765人。城镇月低保标准由413元提高到44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了20元;农村牧区年低保标准由2638元提高到2908元,年人均补助水平提高了180元。前三个季度发放城乡低保资金4678.69万元,其中城镇低保资金1494.9万元,农村牧区低保资金3183.79万元。累计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90万元,累计救助3028人次。克旗低保评定的规范化、制度化,让低保真正惠及了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