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大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积极回应群众期盼,针对农村群众反映集中和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技服务单一、水平低,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的突出问题,突出以羊场镇为试点,积极推进全县“计卫整合”工作,积极探索“三为主三结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保健为主、就医和救助结合)建设“四位一体”(集卫生防疫、计划生育、妇幼保健、中医养生保健治疗为一体)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乡镇”,提高了群众医疗健康保障水平和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农村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始终是诸多领域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广大群众的健康福祉,事关全面小康进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大方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来引领整改。一是转变认识导向。以前乡镇卫生院管理较为混乱、技术设备落后、医生服务意识淡漠,群众意见较大。针对这些问题,“卫计中心”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通过建立“坐堂接诊”和组建医疗服务队“上门巡诊”制度,零距离服务群众,实现了经济效益为主到社会效益为主的转变,应付上级工作安排为主到主动服务群众的转变。二是回应群众期盼。近年来,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卫生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一面是农村群众的卫生医疗保健需求提高,一面是乡镇医院“门可罗雀”,鲜有人问津,这必须从根子上找症结。由此大方县积极探索“计卫整合”之出路,主动回应群众对医院管理、技术、设备、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看病成本,为老百姓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得好病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转变服务方式。以前有群众说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就是坑人、宰人。群众这些戳痛人心的意见,倒逼政府不得不拿出“换血割肉”的勇气推动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推动服务意识转变,实行严格的绩效管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和方式,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方式,不断修复群众信任感,提升满意度。目前,试点羊场镇域内就近就治的患者达到80%以上,比2013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
突出改革创新,有效整合资源。长期以来,乡镇卫生院和计生站存在着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机构分设、行政管理成本高,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倒逼改革创新。一是优化机构设置。结合群众的期盼和需求,羊场镇将原镇卫生院、计生服务中心撤销,重新组建了羊场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卫计中心”),初步形成融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卫生防疫和中医养生保健治疗等功能为一体、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位一体”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卫计中心由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科和医疗技术部、中医馆“三科一部一馆”组成,内设内、儿、妇产、外、中医等临床科室和检验、放射、B超、心电图等医技科室。二是盘活卫计资源。着力强化医疗队伍资源整合,争取到医疗卫生技术服务人员44人的编制配备,配齐了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内设机构负责人4名。技术人员比例达到86.30%,执业比例达到68.18%。加强医疗设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拥有了较为先进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医疗设备,服务阵地更优化,医疗设备更齐全,技术力量更雄厚。三是实现互惠双赢。截至今年9月,中心门诊1.3万人次,同比增长645%;住院近3000人次,同比增长490%;业务收入近500万元,比去年同比翻了五番;次均住院费用920元,同比下降6.3%。开展妇科病普查1561人次、普治577人次,普查面从60%提高到90%以上,同比分别增加19.28%、18.40%。通过卫计整合,医院业务收入稳步提升,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群众看病成本,达到了“互惠双赢”改革目标。
突出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能力。群众需求是改革的动力。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用改革提升能力,以过硬的能力服务群众。一是拓展服务范围。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医保为主,就医与救助结合”的要求,羊场镇卫生计生实行整合后,服务范围得到极大拓展,针对不同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保健需求,从原来专门服务患者的业务进一步拓展到服务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为亚健康、健康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一体的高效、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解决了计卫整合前妇科病普查不能有效普治的现状,满足了群众需求。二是突出中医特色。中医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简便、价廉、有效特点。结合该镇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偏爱中医的实际,该中心提出了“突出中医特色,推进中西医结合、以中医带动西医”的发展理念,建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中医馆”,增加了熏蒸、针灸、推拿、拔罐、牵引等中医服务项目,形成了“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特色,突出了中医在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的优势,受到群众普遍欢迎。三是完善服务载体。将服务重心前移,针对以前建立群众健康档案比较粗糙、准确率不高、运用率较低等实际,整合后的卫计中心加大对健康档案的管理和运用力度,实现了核查农户100%见面,建档率达85%。形成“上门巡诊”常态化,把健康教育宣传、慢性病随访、妇科病普查普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每月组织专业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义务医疗巡访12次以上。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基础,门诊医生、住院医生、住院护士、医技等工作站全履盖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医护一体化。
突出服务成效,增强群众幸福感。只有首先实现“健康梦”,才能添彩“中国梦”。通过改革探索,羊场镇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取得了“立竿见影”之效果。一是缩短了服务半径。通过转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改变服务手段,有效减少了群众看病周折,缩短了服务半径,初步达到了群众愿意在“家门口”看病、看得好病的目标。以前群众大病小病跑县城,看病成本大幅增加。现在在镇计卫中心便能享受较高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省心、省钱,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在“送诊上门”服务中,一位久病未治的老年患者,被送到卫计中心精心诊疗,病情得到好转,在上级领导检查调研时,当场“含泪致谢”。二是赢得了群众信任。“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通过改革,逐步以良好的作风、过硬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等优势换取了群众信任。如脑瘫患者曾友华、脑梗塞病人蒙有秀,在该中心治愈出院后,其外出务工家属多次打电话到卫计中心表示感谢。还有多名在省、市通过西医医治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该中心的中医调理和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的已经康复。三是促进了医患和谐。该中心切实树立“只有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坚决杜绝收受“红包”、“开提成单”等现象,医德医风得到极大转变。同时,坚持“以病人为本”,切实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建立了医院食堂,为困难病人及边远群众提供免费就餐及24小时热水服务。通过真诚服务、贴心服务,医患关系得到极大改善。
中央第四巡回督导组组长张维庆在大方县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对大方县紧扣群众需求,实行“三为主三结合”建设“四位一体”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这一试点改革,全面盘活农村现有的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资源,大力发展中医治疗和保健服务,努力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行了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势互补,达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使农村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做了积极的探索。该经验在云贵川三省农村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目前,毕节试验区就全市推广制定了实施方案,全市33个乡(镇、街道)正积极推进首批试点工作。(中共大方县委组织部 覃平飞 聂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