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这是一次抓铁有痕的作风锻炼!
这是一场作风建设的严峻考试!
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从炎炎盛夏到凛冽寒冬,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从防洪现场到生产一线,历时8个多月,全市367个单位,10744名党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荡涤作风之垢、行为之弊,进行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系列长效机制得以确立,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新成效正汇聚起巨大的正能量,全市党员干部经历了一场触及思想和灵魂的党性“大考”,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的作风建设成绩单。
学习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市领导带头、一把手示范,形成了以上带下、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市委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都努力引领示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分析研判、谋划部署。每名常委以身作则,形成了以上带下、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采取集中学习、座谈研讨、辅导交流、征文、演讲比赛、专题访谈以及撰写心得体会、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我的群众观”大讨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通过“深学”触及灵魂,通过“细照”找出瑕疵,通过“笃行”改善形象,努力做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据了解,在学习教育环节中,全市共组织开展学习2165次,观看各类教育片1917次;先进人物作报告48次,专家辅导64次,参观各类教育基地120次;组织宣讲团46个,举办培训班372次11073人,红城大讲堂3场;领导讲党课683次,调研189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调研”活动,形成了85篇调研成果。用心、用力、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在走访调研、征求意见过程中解决各类问题176件。
在做好区、盟两级“规定动作”基础上,乌兰浩特市把深入开展选人用人正气工程、工程建设领域阳光行动、行政审批绿色行动、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和政法系统正风肃纪工程“五项工程”,确定为自选动作,把推行为民服务“主题工作法”,作为嘎查村(社区)干部和下基层干部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做法。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精心设计特色活动载体,形成了联动推进的格局。
为确保学习效果,乌兰浩特市创新采用“四查两评两考”(四查即全面自查、重点督查、互评互查、专项抽查;两评即全方位评估、综合性评定;两考即进行理论考试、专项考核)方式,全面开展“回头看”工作,查缺补漏,及时整改落实。
听取意见:主动贴近群众 真心问计于民
多形式推进、全过程聚焦,确保基础打得牢、声音听得真、病灶找得准。活动开展初期,先后组织召开了市、镇、村三个层面党员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在全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通过发函、座谈、走访等形式,征求了意见建议;在集中征求意见阶段,以开展“大调研”活动为契机,不断创新方法、拓宽渠道,通过“三进四听三收集”(三进:请代表委员进门议、请老干部进门评、请服务对象进门谈;四听:蹲点听、上门听、随时听、询问听;三收集:电话收集、网络收集、信箱收集)的方式,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的意见建议征集网络。
坚持敞开大门,广开言路,注意吸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领域的意见。通过走访调研、召开各层面座谈会,广泛听取了经济综合部门、政法军警系统、党群和社会事业单位、“两代表一委员”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干部、企业家代表的意见建议。成立了13个调研走访小组、115个工作队、40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嘎查村、社区,采取座谈、访谈、发函、设立网上邮箱、登门入户等方式逐村、逐组、逐户调研走访,排查化解矛盾,共走访农户、居民11.4万余户,发放征求意见表13.5万张。
据统计,全市共征求意见建议7077条,经“原汁原味”汇总梳理为1583条,其中市委征求到意见建议2168条,经梳理汇总为117条。
开展批评:找准“四风”问题 敢于揭短亮丑
动真格批评,出公心揭短,真正达到了 “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目的。针对一些同志对谈心谈话的尺度把握心存顾虑,怕得罪人、怕被揪辫子等心理,各单位“一把手”主动约谈班子成员,从自身揭短亮丑、诚恳交流,并通过盟、市督导组传导压力,帮助大家丢下思想包袱,积极主动参与。按照“四必谈”的要求,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都在15条以上,给班子其他成员提出问题或批评意见在5条以上。为把问题找准、找实、找深,制定了谈心谈话工作方案,列出了谈话清单,对谈话内容做出了规定,并通过分类梳理、对照转换、准确定性“三步法”,引导党员干部聚焦“四风”深挖思想根源,努力把问题谈透、把思想谈通、把意见谈好。
为防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各单位“一把手”亲自主持撰写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并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聚焦“四风”、亲自动手,确保写得实、画得像、有个性。材料撰写过程中,84家参学单位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修改次数均在10次以上,一些单位甚至达到17次,其中集体修改均在5次以上,班子成员的对照检查材料修改次数均在8稿以上。
在市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空话套话不见了,细枝末节不谈了,“一团和气”不复存在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针见血”,红了脸、出了汗、排了毒,共提出自我批评意见260条,互相提出批评意见647条,使党员领导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民主集中制教育,历经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洗礼。
整改落实:扫除作风之弊 兑现幸福账单
钉钉子整改,全方位落实,切实让群众真正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新变化。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后,乌兰浩特市按照“四个回应”的要求,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再次梳理,认真研究制定领导班子“两方案一计划”, 分类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路线图,形成整改清单,明确时间表,确保挂账一项、整改一项、满意一项、销号一项。
在问题整改中,乌兰浩特市围绕突出问题,一件一件解决,绝不含混过关。市委常委班子主动晒出公务接待、文风会风等方面的问题和整改措施,公开作出整改承诺。以突出抓好选人用人正气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政法系统正风肃纪工程、工程建设领域阳光行动、行政审批绿色行动、纪检监察机关亮剑行动、信访积案化解行动七个整治为重点,积极主动承接中央、自治区以及盟委提出突出问题,乌兰浩特市确定了13方面、49项重点专项整治任务。
市委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抓起,一些“庸懒散拖”等问题被查处和曝光,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在“亮剑行动”中,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高档娱乐消费等开展明察暗访,对违纪单位的主管和分管负责人进行了责任追究,给予15人党纪处分。市委常委及市级领导建立领导包案处理制度,对各类疑难信访问题明确领导责任,目前,排查出的117件信访积案已处理解决82件,11月底前化解95%。1至9月份,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窗口单位提供延时服务近1242次,预约服务1200余次,上门服务412多次,超前介入服务497次,全市32个行政机关199项全部实行了限时办结,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35881件,办结率100%。
建章立制:巩固活动成果 确保治标治本
求真务实,把成果制度化,确保“成熟一个、出台一个、管用一个”。乌兰浩特市注重从体制上、机制上、源头上解决问题,做到严明制度、严密监督、严肃问责,力求对解,避免活动成效“昙花一现”。
从活动一开始就着手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坚持把整治“四风”问题与长远防范“四风”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按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分层建立起原汁原味的“问题库”,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主动从“问题库”中认领问题,自觉“对号入座”,针对查找出的各类问题同步建章立制,及时定规矩、促整改,共出台制度77项。
在区、盟两级督导组的指导下,乌兰浩特市确定继续贯彻抓好10项制度,研究制定或新修订的制度29项,建立健全了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建设招标投标制度、“红黑名单”制度、风险防控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机制。
这些制度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抓大又不放小,为转变作风划出“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规范了权力,管住了干部,堵塞了滋生“四风”的漏洞,已经成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行为准则和刚性约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作风建设成果,正在转化为推动红城加快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红城的生动实践。(吴宏华 秦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