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蓝山县通过建立“三不走”机制,实施“三剂良药”,有效根治乡镇干部队伍“在位不在岗”、“办事不见人”、“作风不深入”、“工作不落实”等“走读病”,使乡镇干部 “走有所畏、住有所为”,自觉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注入“预防剂”,扎紧"不能走"笼子。针对迟到、早退、擅离职守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蓝山县通过完善预防机制,增强乡镇干部遵规守纪意识,扎紧“不能走”“笼子”。一是严肃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请假考勤、值班住宿、走访恳谈、民情日记、工作考核等制度,规定乡镇干部职工必须做到上班签到、外出请假、值班住宿、走访恳谈、民情日记、民情台账、一人学一技、工作考核以及驻村设立“干部床”、服务群众使用“便民卡”、驻村建立“民情册”等,并要求每月将干部在岗、值班、住机关、住村等情况定期公布、接受监督。为进一步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全县乡镇干部队伍中积极开展“五到五百”(即“岗位到村、服务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到位、考评到点”和“串百家门、联百家户、记百家事、交百家情、解百家难”)活动,确保乡镇机关管理规范、运行有序,白天(含节假日)有人办事、晚上有人值班。二是提升乡镇干部综合素质。通过强化对乡镇干部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乡镇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增强乡镇干部热爱基层、坚守基层、奉献基层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争当群众贴心人。四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要求县委书记与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与乡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与机关干部职工要开展经常性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干部职工思想动态、廉政勤政等方面的情况,发现苗头性问题,早提醒、早教育、早纠正。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卡”约2万张,建立“民情册”500多册,设立“干部床”500多张,培训乡镇干部150人次,开展谈心谈话 300余人次。
注入“安神剂”,筑牢"不想走"堤防。针对少数乡镇干部内心失衡,工作积极性不高、在位不在岗等问题,蓝山县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提高乡镇干部政治、生活待遇,筑牢了“不想走”堤防。一是提高乡镇干部政治待遇。坚持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加大选拔使用作风优良、扎根基层的优秀乡镇干部和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机关之间干部交流力度。明确规定,县直机关提拔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优先考虑具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干部,改进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按不超过乡科级领导职数的50%配备。进一步落实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完善工资待遇政策向乡镇倾斜的具体办法,并重点向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职工倾斜。落实带薪休年假制度,因工作需要未休年休假的,可按有关规定发放报酬;对于乡镇干部职工节假日和晚上值班,可按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助等。二是提高乡镇干部生活待遇。定期组织体检,对生活有困难的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减少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对乡镇 “五小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乡镇干部“住读”条件,让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目前,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交流150人左右,其中乡镇副科级以上干部交流比例占总数50%以上;乡镇机关“五小设施建设”平均每个乡镇投入资金40-50万元,全县25个乡镇,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
注入“强心剂”,标注“不敢走”红线。按照《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严厉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问题,蓝山县通过完善惩戒机制,标注了“不敢走”红线。一是采取专项整治措施。县上出台《蓝山县乡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和《乡镇干部“走读”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把整治乡镇干部职工“走读”问题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市县委十项规定和县十条禁令以及专项整治“四风”突出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建立定期检查、明察暗访、情况通报、问责处理等制度规定,坚决制止和纠正乡镇干部职工“走读”问题。实行承诺践诺制,要求全县所有乡镇干部个人必须向党组织作关于“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杜绝干部职工‘走读’行为”承诺,并将个人承诺情况在单位张贴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加强督查问责。由县纪委牵头,县委组织部配合,抽派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乡镇干部职工是否存在“走读”行为、公职人员是否存在不遵守工作纪律,无故迟到、早退,工作不在状态的现象进行明察暗访,及时通报和处理一批典型案件,尤其对作风漂浮、群众反映强烈的“走读”干部,坚决予以严肃问责和组织调整,同时将乡镇干部职工“走读”问题的督查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和干部使用的依据。截至目前,全县乡镇干部签承诺书739份,实行专项检查4次,抽查10余次,有效根治了“走读病”,乡镇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湖南永州蓝山云平台供稿 温小春 张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