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红星闪耀在人们心中——追记许世友将军长子许光

2014年10月20日11:28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犹如一颗闪闪的红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许世友将军的长子许光。

  以父为镜:

  作军人保家卫国

  许光1929年4月出生于鄂豫皖红色革命根据地。在他2岁多时,鄂豫皖根据地失守,父亲许世友随红四方面军从大别山转战川陕,与家乡失去联系。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对红军亲属进行追杀迫害,奶奶、姑姑带着年幼的许光流浪乞讨,历经磨难。

  天遂人愿,1948年,在父亲老战友王树声将军的帮助下,许光见到了自己的父亲。当父亲问许光想干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兵,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

  很快,许光被送往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参军入伍后,他又先后在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第十二步兵学校、第五航空兵学校、中国人民海军第一海军学校和海军高级学校(今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北海舰队的首批舰艇长。

  许光坚持在一线战斗部队接受摔打磨砺,向战友隐瞒自己是许世友将军长子的身份,并用比别人更加刻苦的学习训练要求自己,先后6次立功受奖并圆满完成了海防巡逻、重大演习等战备训练任务,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以孝为首:

  为人子替父行孝

  作为共和国第一批优秀的舰艇长,许光可谓年轻有为,有着可以预见的似锦前程。

  而就在此时,许世友将军却遇到了一个生活中的难题:将军的母亲十分惦记一手带大的许光,长途跋涉到部队探望,但又不习惯在大城市生活,执意回了老家。母亲已是耄耋高龄,再来回奔波只会加重身体负担。于是,许世友经过反复考虑,决定让许光回到家乡照顾奶奶,替父行孝。

  面对父亲的殷殷重托,许光毅然舍弃了自己的“将军梦”,回到家乡河南新县。

  从青岛调回到新县人武部任职的许光,由一名当时海军作战部队的领导干部改任县人武部普通参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照顾奶奶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后来,当奶奶去世时,许世友将军正在东海前线视察海防、指挥备战,实在无法分身,许光作为将军长子代替父亲为奶奶送终。办完奶奶的后事,部队有意让许光重返军营,但却被许光谢绝了,“父亲让我回来,不仅仅是要让我对奶奶尽孝,更是要对曾经饱受苦难的家乡人民尽孝!”

  多年来,许光无微不至地关爱地方上的老红军,累计从工资中挤出近10万元关心资助红军后代130多人次,先后为9名老红军遗孀养老送终。

  以民为本:

  当公仆为民谋事

  1969年春末夏初,许光担任新县人武部军事科长兼县邮政系统军事代表,负责建设千斤乡159微波站。当时山上没有任何道路可走,所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肩挑背扛,许光不顾环境恶劣和条件艰苦,连续施工300多个日夜,最终改变了当地古老的通信方式。

  上世纪70年代初,许光带着民兵铺设高压线路。由于缺乏机械,电线杆铺设十分困难,他就带着民兵一根根往山上扛,终于改变了新县落后的电力状况。

  1987年7月,新县连降大雨。一天凌晨一点多,许光接到县防汛指挥部的暴雨警报,连夜赶往所包的新县箭厂河、陈店等几个乡镇处理险情。途中,吉普车猛然陷入一米多深的排水沟里,惯性使坐在副驾驶位置的许光整个头部从前挡风玻璃中猛撞出来。许光昏迷了三天三夜,经过全力救治,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然而,如此重的伤情仍然没有挡住许光奋战在一线的脚步。伤情稍有好转,他就闲不住了。那个夏天,他的足迹踏遍了所包乡镇水库的角落,查漏补缺,防患于未然。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心者,莫先乎行。许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为人民”的意义。

  以简为常:

  不因出身搞特殊

  许光生活上从不追求享受。直到去世前,住的仍是70平方米的小三居公寓房,用的仍是上世纪70年代做的大衣柜、90年代的老式电视和几个旧沙发。子女曾提出给他更换液晶电视、安装空调。他不仅坚决不同意,还因此大发脾气,教育子女要能吃苦,不要贪图奢侈享受。

  甚至在许光晚年得肺癌住院期间,也因怕“待遇超标”,特别提出了“三不”要求:不用进口药、不做过度治疗、不给子女添麻烦,凡是他认为昂贵的医疗都拒绝接受。

  2013年1月6日,许光因病逝世,享年84岁。(王 伟)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