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他是许世友将军的长子、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原型

许光:替父行孝甘守平凡

2014年10月20日11:25  来源:大河报

1977年许光与父亲许世友的合影资料图片

阅读提示|提起《闪闪的红星》和“潘冬子”,许多人不会陌生。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是谁,更不会想到他竟然是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

2013年1月6日,许光——这个在全国家喻户晓并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潘冬子”,因病走完了他84岁的传奇人生。许光生前,没有多少人了解他,因为他从来没有以红星“潘冬子”自居,从来没有用父亲许世友将军的光环炫耀自己,他只是鄂豫皖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

泛黄的墙壁,9英寸黑白电视机,上世纪60年代的军旅皮箱、70年代的老木柜子、80年代的简易木床……谁能相信,这间70多平方米的“蜗居”是一个大将军的儿子住了20多年的家?

尽忠尽孝,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许光替父行孝。

年轻有为的许光在部队前程似锦,但父亲许世友牵挂年事已高的奶奶,有国才有家,父亲肩上担负着国家重任,怎么能分心?想想自己挚爱的军营,看看父亲对不能尽孝的歉疚和纠结,只有家安顿好了,父亲才能为国安心工作。“我回去!”许光答应了父亲的嘱托,回到新县人武部,担任一名普通的参谋,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奶奶。

半年后,94岁高龄的奶奶驾鹤西去,而许世友将军当时正在东海前线指挥海防备战,无法分身,为母亲送终。还是许光,代替父亲,送了奶奶最后一程。

办完奶奶的后事,许光也算是完成了父亲的嘱托,他原本有机会重新回到部队,继续他的理想。但许光认为,自己如果回去了,就是搞特殊化,这在他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能在军营施展抱负,就要在家乡有所作为。”他给父亲许世友的信中说道。

1982年,许光转业担任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一次凌晨前往乡镇处理暴雨险情的路上,遭遇车祸昏迷了三天三夜,经过10多天的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伤情稍有好转,他便前往全县各个水库排查险情,查漏补缺,在那场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新县所有水库没有发生任何险情。

“我早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

因为许世友将军的特殊身份,不少人想要拜访许光,但接待、饭局,他从不参加,也从不接受任何采访。

在子女眼中,许光是个严格又固执的父亲。亲戚眼中,他讲原则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对别人的事,他总是尽心尽力地解决,但只要跟他有一丁点关系的人,想求他办事,走后门、拉关系,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许光也坚持住最普通的病房,不要专家会诊,他总担心自己接受的医疗待遇超标。他认为享受了自己不该享受的,就是不正之风!

他经常告诫子女:“我早就把高干子弟的帽子摘掉了,你们更不能再戴!”不论是儿子入伍、复原,还是女儿考军校、提干,许光从来不搞特殊化,这也让许家的后辈们养成了一切靠自己,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甘守平凡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许世友将军在战场书写传奇,许光则用一生守住平凡,书写着另一个传奇。

因为许光生前的低调朴素,记者们想了解他的事迹只能通过他的亲人、朋友、同事。起初,许光的儿子许道仑并不愿意宣传自己的父亲,他觉得父亲如果在世,一定不愿意人们这样宣传自己。经过党员干部多方开导后,他才慢慢转变观念,意识到父亲不该只属于许家,他的精神应该被传承。

许光的事迹被发现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学习和思考。新县现任武装部张政委说,自己也是在学习许光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逐步提升的,许光的“孝”,不是愚孝,而是一种为国为家的忠孝,是一种大孝。(记者张渝 实习生邵婉云)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