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摒弃消费陋习

车景春

2014年10月16日17: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日前透露,我国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更是触目惊心,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据10月14日新华社报道)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全国自上而下的共识,各地的公款吃喝风得到有效遏制,“请吃”“吃请”之风明显减少,“光盘行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与此同时,餐桌上的浪费依然触目惊心。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约合2000亿元,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如此浪费粮食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处理食品垃圾所释放出的甲烷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尽管粮食连年增产,但减少粮食浪费,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题中之义。

这种餐桌上的浪费往往源于讲排场、要面子的心理在作怪。许多人存在这样的心理误区:请人吃饭就得多点菜,桌上盘子少了不好看。有时看到饭菜剩下那么多也心疼,但真要打包也太抠门了,左右就是个面子的事。还有些人怕麻烦不愿意将剩菜打包带走,或者认为这点儿东西值不了几个钱,不值得打包拿走。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能不能坚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沉溺于骄奢淫逸、腐化浪费,必然导致国家盛极而衰、民风颓废凋敝。我们不能忘记,我国还有1.22亿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低保人口和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我国还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对于人口多、底子薄的中国而言,绝不能容忍各种浪费现象。

“舌尖上的浪费”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用浪费粮食来“撑面子”,实则是最大的“没面子”。笔者认为,必须要摒弃陈旧的消费陋习,牢固树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念,人人都要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引领社会新风正气。

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不应该只是普通民众的节俭哲学,更应该成为社会上下信守的铁律;节俭不仅是个人拒腐防变的关键,家庭脱贫致富的秘诀,也是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的保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是要注重理性消费,讲求效益消费,倡导适度消费,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大多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日常消费要考虑现实,量力而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寅吃卯粮,盲目攀比,借钱买潇洒。人的消费观也是人的生活观和道德观的反映,应当把节俭朴素视为美德、作为修养,在保持节俭朴素的传统美德中,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美起来,使我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要从我做起厉行节约。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勤俭之风传承下去。要养成精打细算的好习惯,消费要有计划,摒弃大手大脚的陋习,不该花的钱不花,用处不大的东西不买,切实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要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爱惜每一粒粮食,做到合理点餐、文明用餐、不剩饭菜,当一名光荣的“光盘族”。要注重点滴养成,“勿以事小而不为”,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把勤俭节约理念贯穿到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以躬身节俭的行为,体现一名社会公民应有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

分享到:
(责编:谢磊、赵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