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浙江省缙云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整改工作落地有声。
河南新密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一是解决民生问题。实施南水北调、尖岗水库“引水入密”工程,启用自备水源井8眼,新打水井3眼,解决了市民吃水难题。加速推进棚户区改造,密登堡社区等8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启动,在建安置房4797户50万平方米。开展“强培训、送岗位、促就业、惠民生”专项行动,组织职业技能、创业培训1729人,新增城镇就业6445人,再就业1660人,困难人员就业76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1.4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600万元。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5所,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二是解决基层基础薄弱问题。选派百名局长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年新增拨付村干部补贴1000多万元,3000多名村干部待遇得到提升。排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31个,转化升级27个整顿村。三是解决发展瓶颈问题。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突出交通路网带动、城镇体系引领、现代产业支撑、生态环境承载,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构筑科学发展新优势。“六纵六横”骨干路网体系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创业园等建设步伐加快,12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3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4.9亿元,产业集群、提速发展的态势日益凸现。
浙江缙云县在实施重点工作中抓整改转作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两促进,注重在开展“五水共治”河道治理、防汛抗击台风等重点工作中抓整改转作风。一是抓考察考核。建立11个考察组,对干部参加“五水共治”工作中的表现进行专项考察。出台乡镇分类考核办法,注重考核基层党组织整顿,注重“考水质”,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1个行政村入选全国最美村(镇),8个行政村创建为省级中心示范村,1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全部成功实现转化。二是抓责任落实。配备“河长”1448人,以“网格化管理”划分党员治水责任区,书记负总责,支委成员、党员分管一片,每位普通群众各管一小片,全民合力治水,在治水中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号召力。今年几次台风,缙云县、乡、村三级40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保安全,带动40万群众主动参与防汛抗台。5个因村干部矛盾问题而产生的重点上访村,在治水中变身成为先进村。三是抓身入基层。选派党员领导干部下村蹲点指导治水工作,对收到整改通知书的河段,要求蹲点干部现场督促,整改验收合格前不得离村。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蹲点天数从每月3天,增加到每月6天,实地走访自己所负责河段2700多次,走访农户征求意见9766条,走访农户率从3个月前的40%提高到现在的100%。干部下沉后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全县垃圾河全部消灭,累计清理河道960多条近1900公里,完成污水收集管网建设69公里,拆除河道两违22539平方米。
广西昭平县认真抓好五项整治。一是整治“舌尖上的浪费”。针对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公款吃点喝点不算什么”、“小题大做”等错误思想,从制度、思想和行动上三管齐下狠刹吃喝风,今年1—7月全县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11.7%。二是整治干部庸懒散。扎紧“制度的笼子”,从严整治党员干部不作为问题,通报15名“走读”干部,清退违规抽借调乡镇干部15人。三是整治建房“办证难”。下放审批权限,将房产、墙改等11项审批业务放到县政务中心住建窗口集中办理。住建部门把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私人建房规划验收等行政审批权下放到乡镇政府,私建办证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内、公建办证时间控制在10个工作日内,比原来缩短三分之二以上。四是整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对盗伐林木、企业超标排污、违章建筑等6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拉网式大清查,累计查处涉林刑事案件19起,捣毁非法采砂淘金船只29艘、拆除采砂船采砂机具38艘,查处违法违章建筑21处,取缔非法企业121家,302起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完成整改。五是整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增加教育投入,设立县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划拨888万元用于建设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楼等设施。制定振兴教育行动计划,2014—2017年将投入资金7610万元,用于迁建整合小学和初中。规范招生管理,严格执行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坚持按标准人数办班,新生每班安排在55人以下。整合师资力量,招录58名特岗教师补充到各乡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