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围着民意转,干部围着群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今年以来,福建省建阳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启以“三围三转”为核心内容的联系群众“直通车”。好作风带来新气象,建阳全市上下呈现出党风正、政风畅、民意顺、事业兴的良好态势。
政务围着民意转
“我们党对党群关系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将其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我们的政务必须问效于民,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在多场合阐述党群关系、政务与民意的关系。
坚持视群众为亲人、问需于民,视群众为老师、问计于民,视群众为裁判、问效于民的“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应运而生。以“三围三转”为核心的联系群众的“直通车”随之开启。
建阳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选一个行政村作为联系点,开展“驻村住夜拉家常”活动。建阳市委书记袁仁旺、市长杨新强分别带头到偏远高山村漳墩镇桔坑泔洋自然村和回龙乡均中村坑下自然村住夜蹲点调研,与村民面对面拉家常,听实情,问民意,聊发展。
群众的呼声即是决策的动力。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结合所听取的群众意见和市政规划要求,今年来,建阳市增加、改动公交站点13个,投资500万元新购LNG空调燃气型绿色环保公交车20辆,投入资金1200万元对黄花山路实施“白改黑”、“四改六”拓宽改建,积极推进环城道路和考亭大桥、七贤桥、双龙桥、五福桥衔接桥梁的建设,从6月中旬开始,对城区部分路面窄、车流量多的道路及岔道实行单向通行,缓解了交通压力。
此外,在开展宜居城市整治年活动、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方面,建阳市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民主恳谈、基层调研、政民互动、网络问政等载体问计于民,尽可能获取最管用的方法、解决疑难杂症的妙方。
建阳市各级组织坚持问计于民,善于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提炼闪光的思想,从各个层面各个界别的人群中吸取为政理事的智慧,从基层市井生活中探寻打开工作思路的钥匙。武夷新区的征迁工作涉及群众自身利益,诉求多元,往往分歧大、难处置。通过问计于民,建阳市在童游、将口片区探索出“阳光征迁”、“温情征迁”、“三三归一”群众工作法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让难题不再难。累计为武夷新区完成房屋征收50万平方米,土地征收6万亩。今年截至目前,完成征地近5000亩,拆迁36.5万平方米,为推进武夷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干部围着群众转
古人所言“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海中得蛟龙”,就是“沉底”方知民苦乐这个理。干部唯有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下基层、接地气、搞调研、促发展,倾听民情在一线,才能换来干群“心连心”,零距离、弯下身方可赢得“鱼水情”。“做群众工作,就要走到群众中间去,坐到一条板凳上,这是老办法、笨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建阳市长杨新强说。
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建阳市提出了“急事难事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项目推进见干部”的总要求。
黄坑镇开展“进百姓门、知百姓事、解百姓忧、帮百姓富、暖百姓心”为主题的“五字连心”活动,以“一纸一册一本一卡一账”为载体,全面落实干部驻村机制。一纸是指向群众发放“三级联动、重心下移”工作机制明白纸,介绍驻村干部目标要求任务和服务内容;一册是指驻村干部人手一本管理手册,内有上级文件、责任区情况、目标任务、项目管理等;一本是驻村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记录入户走访内容和群众呼声;一卡是驻村干部联系卡,公开干部姓名、服务事项、联系电话;一账是驻村干部服务群众的台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限时完成。
莒口镇推行“336亲民工程”,即驻村干部要做到“三进三同六步骤”:进农村、进户组、进农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合“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做到“入户走访、真情沟通、破解难题、全程服务、限期落实、上门回访”六个步骤循环往复,使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走向田头、熟悉户头。各级干部把走访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落实“八必联”、“五必访”,做到联系村情清、重点户头清、急难问题清。一本本《民情日记》,记录了乡镇干部走访的脚步和收获。每户群众的家庭情况、反映问题和处理结果一目了然,种养大户、企业负责人、征迁户、信访户、困难户的重要信息更为详尽。驻村干部说起走访对象的家庭情况如数家珍,谁家生产生活有困难,哪户是独居老人,哪个村矛盾问题比较多,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很多干部从不会走、不敢走到现在能走善访,锻炼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做起工作来更有底气了。
有事帮办、无事连心,党群干群“一家亲”。对走访中了解到的群众家庭困难,乡镇干部想方设法排忧解难。对走访发现的一些家庭因病致贫、村组道路没路灯、群众希望喝上自来水等共性问题,驻村干部积极向上级反映,及时研究解决。
“无事也登三宝殿”,驻村干部常到群众家里坐坐,留张连心卡,拉拉家常,感情就这么拉近了。“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疾苦忧于心”。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学方言、学政策、学技能,住农家、干农活,结穷亲、交乡友,更具体、更真实、更细致地体察群众忧愁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群众身边困难。
机关围着基层转
“重心下移,联动运作,为民服务,常态长效。”
从去年6月起,建阳市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开展“百个支部联百村”结对帮扶服务活动,以“五联”(联席、联建、联创、联帮、联促)为抓手,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确定16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由16个市直部门挂钩帮扶,市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到贫困村蹲点调研。
卫生局机关党支部联动共建的回龙乡白洋村是一个高山村,属于分类定级“较差”的村。卫生局党支部发挥本部门的优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向村里捐赠3万元用于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组织22位党员身份的医疗专家开展了义诊咨询活动,为村民现场咨询接诊82人次,发放健康教育手册470份,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154元。在卫生局的帮助下,村里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起色。
林业局蕉溪采育场党支部捐资6.3万元并争取上级项目资金补助14万元,用于帮扶共建的三峡村蕉溪自然村道路硬化和修复被洪水冲坏的路面,资助村民小组安装自来水管道。
烟草局党支部为提高帮扶村横源村的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在该村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多万元,建立防洪堤、主干渠、排洪渠各一条并已竣工投入使用,受益面积达1014亩,受益农户40户。
建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化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着力点,从群众就医、就学、行路、饮水、贷款等最薄弱的环节、最急迫的事情入手,集中力量攻坚。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操作不公平、干部不公正、财务不公开等问题,直面矛盾、认真梳理、下狠心解决,取得了令多数群众满意的效果。
为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阳市构建“三级联动、重心下移”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推行一站式、代理式、菜单式、主题式“四式”服务,努力提升服务效能。针对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等问题,全市13个乡镇(街道)、210个村(居)都设有便民服务代办点。1-8月,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办件6922件,办结6808件,提前办结率98.4%,期内办结率为100%;全市13个乡镇(街道)为民办事全程代理中心共受理各类代理事项26916件。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基层群众给某些乡镇干部画的像。“走读风”,损害了干部形象,也“走”淡了干群关系。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建阳市出台了“三坚持三严格”制度。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工作人员、各站办所人员均要住乡住夜开展工作,坚持夜间值班,公布住夜值班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信息,方便群众联系,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夜学、夜议、夜谈、夜访”制度,解决晚上留下来干什么的问题。切实做到“群众来访有人接、百姓求电有人听、突发事件有人管”。严格请销假制度,严格车辆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实现为民服务“全天候”、“零距离”。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建阳市以“三围三转”为核心的联系群众“直通车”,拉动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今年1—8月,建阳市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平稳、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发展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7亿元,比增8.2%(季度数据);财政总收入9.4亿元,比增13.2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1亿元,比增15.49%;规模工业总产值143.1亿元,比增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127.8亿元,增长41.6%,总量和增速均居南平全区第一。一连串向上的曲线,勾画出建阳发展的崭新气象,也印证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崭新变化和务实成效。
(福建省建阳市党建云平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