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建立服务平台 种好示范田地

云南丽江市和宁蒗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创新方式联系群众

2014年09月28日10:31  来源:云南日报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丽江市直部门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注重转变作风,创新方式,通过建立党员为民服务综合平台,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身入、心入联系群众,精心耕种示范田地,把挂在墙上的“蓝图”搬到田间地头、说在嘴边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讲给群众听的话变为做给群众看的事,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综合平台 为民服务到家

“喂,我是玉鹿村委会冯家村的刘永平,我家的猪病了,请派人过来帮我看看。”记者日前来到宁蒗县宁利乡采访,正巧碰到正在为民服务中心“5812371”专线电话值班的刘永菊接到这样一个求助电话。挂断电话,刘永菊马上给农村“120”党员服务队畜禽急诊急救服务分队下达服务指令。服务队接到服务指令以后,立即派驾驶员刘天友驾驶车辆,拉上服务分队队长、兽医站站长冯高映赶到刘永平的家里,为他家的猪看病。

“5812371”是丽江市委组织部在宁利乡建立的一个党员为民服务综合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有效解决了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个综合服务平台开通以后,老百姓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办什么事情,都可以拨打电话求助,并一定会得到及时帮助解决。”市委组织部下派到宁利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的熊洋介绍说,他来到宁利乡任职以后,连续接触到几件事,都反映出群众到乡里办事要跑好几趟都找不到人、办不了事。于是,他向部领导汇报,建议建立一个为民服务综合平台。熊洋的想法得到了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杨国宗的大力支持。今年3月中旬,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的“5812371”党员为民服务综合平台正式开通投入使用。

“从打电话到派人来家里看好猪的病,用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当刘永平向记者介绍起他家的猪生病以后得到及时救治这件小事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使专线服务电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市委组织部和宁利乡还专门制作了“党员为民服务专线电话——5812371”宣传日历画帖,张贴到各村组和农户家中。组建起由民情受理中心,农村120党员服务队、农村110党员服务队、民事代办党员服务队、预防腐败党员服务队等14支党员服务队和分队、80多名服务人员组成的服务队伍,全天候开展为民服务。

“5812371这个电话真方便、真管用。”一位彝族大妈告诉记者,过去她为孙女住院报账问题,跑乡里3次都找不到人、办不了事。现在只要一个电话,事情就办妥了。

干部职工 积极示范引导

记者在宁蒗县大兴镇红旗社区干坝子采访看到,大兴镇党员干部职工种植的秦艽长势良好。镇党委副书记朱绍芬介绍,这就是镇里的干部职工种植的“示范田”。据介绍,这块“示范田”共有68.3亩,其中秦艽种了54.3亩,其他还有三七、草乌、白芨、桔梗、木香、附子、钱茯、党参、云当归9个示范品种。

这是宁蒗县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建立示范田,给群众示范种植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县91个县直部门共有46个部门的1000多名干部职工在挂钩联系点建立示范田地46块、共2254亩。县委办公室通过租赁的方式,在宁利乡干沟村建立了20亩示范田。

在大兴镇黄板坪村记者了解到,这个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共种植了两块共16亩以秦艽、金铁锁等中药材为主的“示范田”。在这两块“示范田”里,还安装了自动喷灌系统。村党总支书记杨边富告诉记者,黄板坪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846户、2860多人,全部是彝族。长期以来,村里的彝族群众一直不相信、不接受中药材种植这件事,现在经过县里、镇里和村里的示范带动,一些人开始动起来。今年,全村已种植中药材1200亩。

“彝族群众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普遍存在着等待观望的思想,在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以前,大多数群众要么不相信、不接受,要么不愿干、不会干。”朱绍芬介绍说,通过党员干部职工身入心入,精心种植示范田,把成功的收获摆给群众看,把失败的损失留给自己背,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

层层建立示范田地,把说给群众听变为做给群众看,是丽江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的一项转变作风新举措。党员干部职工种好示范田地给群众做示范,推动了药材产业的发展。今年,宁利乡药材产业种植面积已从原来的100亩发展到3000多亩,核桃、花椒等林果业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记者 李秀春 王永刚 余国鹏)

分享到:
(责编:袁璐、常雪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