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教育实践活动“盘点交账”要注重“三个防止”

雷波

2014年09月22日16: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刘云山在9月20日下午召开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教育实践活动到了盘点交账的关键时刻,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带着高度责任深化整改工作,言而有信落实整改任务,努力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新华网北京9月21日电)

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教育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所在,也是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准。当前,教育实践活动到了整改出成果见成效、向群众“交账”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要真正让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整改落实就要注重“三个防止”。

防止浅尝辄止,整改抱有“闯关”思想。“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整改落实中如果被动应付,为改而改,浅尝辄止,存有观望心理和“闯关”思想,整改落实就会流于形式,让教育实践活动大打折扣,前期取得的成果难免功亏一篑。要进一步深化整改工作,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肤浅整改、表面整改。如果只是停留在作表态、列计划、定制度、写总结等表面工作上,整改不但达不到“治病”效果,反而会导致问题积压,让整改落实“胎死腹中”。只有努力克服“闯关”思想,在整改中出实招、见真章,趁热打铁,对查找出的问题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真正做到“准、狠、韧”,才能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让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做。

防止避重就轻,整改要整“疼痛处”。整改落实是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活动能否收到实效,关键要看查摆出的问题能否彻底整改。听不到意见,查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但查出问题却“整而不改”甚至“不整不改”更是大问题。能否真查真改,关键要看领导干部,整改的过程,其实就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检验,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的“真实战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领导干部只有查摆问题把自己摆进去,整改落实让自己动起来,才能避免查找问题与整改落实“两张皮”现象。整改要落到实处,就要找准穴位、抓住要害,紧紧盯住让领导干部“红脸出汗”的那些“短丑”,揪住领导干部最“疼痛”的地方,像中医治病注射一样,哪儿最疼扎哪儿。要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紧抓住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在基层和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四风”问题和民生问题上多下工夫,促使领导干部摆脱“不愿改”思维,战胜“不敢改”顾虑,突破“改不动”困境。

防止言而无信,整改要看“群众脸色”。 “言必信,行必果。”整改承诺作出了,就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如果光说不练,就是不讲诚信,就会失信于民。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只有花更大的功夫、下更大的力气,把整改措施落实好,把整改承诺兑现好,让群众看到真改实改的行动和实效。整改到不到位,落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群众“脸色”。要坚持开门搞整改,推动整改承诺真正兑现,整改措施要向群众公布,整改过程要请群众参与,整改效果要让群众评判,真正让群众满意。唯此,才能让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而不是以流于形式失信于民。

分享到:
(责编:黄策舆、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