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俺为“板凳办公”点个赞

朱波

2014年09月16日15: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看了《中国纪检监察报》上的一篇《“板凳办公”开辟为民办事快车道》的“读者来信”,对此颇有一番感触。

说是一篇读者来信,不如说是一封感谢信更恰当些。信是福建南安市九都镇林坑村支部书记李泉源写给该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导组的,信中的大概意思是,南安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板凳办公”活动,当活动办收集到林坑村因资金不足,造成该村2000多口人长期喝不上放心水的问题后,镇里立即召开现场会,发动村民、乡贤捐资助推,一下子就解决了40多万元资金,不仅铺设了自来水管,再建了一座清水池,让全村老少爷们喝上了放心水。

一个时期以来,少数领导干部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倾向,他们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下命令、作决策,以至于制定政策时脱离实际,确定目标时好高骛远,落实工作时蜻蜓点水,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会走弯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究其原因,就是没“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刘云山同志在贵州调研时,多次深入山区农村、场矿企业,窗口学校,并语重心长地教育身边的省、市、县领导,做群众工作首先是个感情问题,有了深厚的百姓情怀,就有了为民利民的自觉自愿。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真正弄清楚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弄清楚我们的根在哪里、本在哪里,视百姓为父母、为亲人,始终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

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但其寓意深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心底是明白的,只有真正把群众当自己朋友,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用群众语言去交流,群众才会想听、爱说,打开话匣子,无话不谈,从而拉近距离、消除隔阂。相反,要是摆着官架子、打着官腔、板着冷面孔,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群众就会看不顺眼,采取消极态度。

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否,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人心向背的大问题。因此,福建南安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推行“板凳办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逐村逐户建立民情档案,“零距离”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破解发展难题,因此,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促进了干群关系融洽、促进了基层和谐发展,真正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板凳办公”开展以来,全市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250余条,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766个,特别是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499件。

县乡(镇)处在联系民生、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县乡(镇)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南安市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行“板凳办公”,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说事,群众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久了,就会给出一个基本的评价,若心里不装着群众、不掌握服务本领、不为群众解难事,是很难取信于民、做好群众工作的。所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县乡(镇)领导干部要腾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带着深厚的感情贴近群众,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众家言,察百户情,关注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引导和帮助人民群众发家致富,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增加群众的幸福指数。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做好以真心换信任、以耐心换支持、以细心换成效,那么,党群干群关系一定会进一步紧密,党的执政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分享到:
(责编:黄策舆、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