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针对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庸懒散等“机关病”问题,建立单位和个人“勤政档案”制度,以“勤”考“绩”、以“勤”问“效”,营造干部既干净又干事的创业氛围。
实行“一人一档”模式,建立干部绩效“身份证”。建立全区干部勤政档案系统,将其作为干部身份标识之一,做到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档随人走,在区内实现“终身制”。分单位和个人两类勤政档案,前者重点记录年度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处理辖区重大、复杂、突发性事件情况,开展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工作情况,奖惩情况,廉政及效能情况;后者除记录干部重点工作、专项工作、特色工作、教育培训、效能建设、所获奖励以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情况,还记录“反向业绩”,即请假、未按时完成的工作、工作中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受处分情况等。
坚持“分级分类”管理,打造勤政廉政“数据库”。一是全员覆盖,分级负责。全区51个部门、单位以及2300多名在职在编(含同岗同酬)人员全部纳入建档范围;区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其他科级干部以及各单位中层正副职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其余干部由所在单位负责。二是领导带头,传递压力。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建档内容真实性负有“第一责任”。三是分类评价,量质并重。单位按照社会事业组、经济发展组、党群组、街镇村居组4类,个人按照区管正职、班子成员及其他科级干部、普通干部3类,实行分类对比。四是勤廉结合,多元考核。勤政和廉政“两档合用”,按领导考评、同级互评、群众评议加权合成得分并排名。
突出“实绩实效”原则,树立考核奖惩“方向标”。一是与年度目标管理相结合。将勤政档案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畴,与年度评奖评优直接挂钩,实现年度全过程目标考核。二是与编制动态管理相结合。按照机构编制“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动态调整”要求,以勤政档案考量各单位实际任务、工作实绩和日常表现,动态调整其领导职数和编制总数,促进人员编制向任务重、矛盾多的部门单位和基层一线倾斜。三是与干部提拔任用相结合。结合《安徽省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区委规定今后酝酿研究干部时,将“勤政档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作为评优评先、培养教育、绩效奖惩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