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广西扶绥:“最后一公里”直通百姓心间

2014年09月14日13:55  来源:广西日报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应该由群众来检验。”扶绥县委书记蓝大煌说。当地创新便民服务模式,从最有利于群众、最方便群众、最好地服务群众的角度出发,听群众说、按群众办、遂群众愿,解决好群众“办事难”问题,让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直通百姓心间。

  亮流程亮身份:

  让群众明明白白办事

  【新闻现场】8月7日上午,李仲少来到扶绥县人社局服务大厅。当日值班的覃丽雪迎上前来,同时递上一本办事流程。李仲少80岁高龄的父亲前些日子在扶绥县中医院住院治疗,由于父亲已经无法行走,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报销医药费。在获悉这一特殊情况后,覃丽雪领着她到窗口,递上医保卡,及两人的身份证。20分钟后,医疗保险金就办结了。李仲少说,流程清清楚楚,办起事来轻轻松松。

  同天上午,在扶绥县司法局“温馨便民之家”,昌平乡赛仁村的蒙桂英就继承丈夫遗产在办公证。这是她第二次到这里。第一次来时,工作人员把所需的材料逐一列出清单。公证涉及8人,不少人在外地打工,回来一次不容易。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繁琐的公证变得简单起来,只等拿公证书了。

  【延伸阅读】为让办事的群众明明白白,扶绥县在政府网站公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办理程序、环节、时限、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单位将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及本单位本行业相关制度、办事流程等,在醒目位置张贴上墙,并制作成宣传小册子供办事群众查阅。

  在各类服务大厅设立咨询引导投诉服务台,现场解答办事群众疑难问题,引导到指定窗口快速办理业务,受理群众投诉并及时处理反馈。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作出办事质量承诺,并将办事承诺通过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等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为了增强责任心,全县各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执法监管部门的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结合本行业本部门实际,采取佩戴工作牌、摆放工作卡、出示工作证、设立公示栏等形式,主动亮明身份。

  服务平台下沉:

  让群众办事“一趟清”

  【新闻现场】入秋后的一天下午,中东镇瓶山村“谈心说事便民点”,岜旺屯的陆茂在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他长期在外打工,一直想办保险,这次回家发现在村就可以办,可把他高兴坏了。填了登记表,加上身份证即可。他说,印象中以前要到县里办,到镇上要半小时,再到县城,有可能还要过夜。这样不但省了时间,更省了路费等开支。

  【延伸阅读】扶绥县在中东镇结合农民群众喜欢在茶余饭后、闲暇时节,三五成群地扎堆到代销店门口、大树底下或村屯篮球场、舞台等场所聊天说事的生活习惯,在这些场所创新推行“谈心说事便民点”。目前,全镇累计建成“谈心说事便民点”28个,参与党员干部达到200多人。通过推行“谈心说事便民点”,让镇机关干部走出政府大院,扑下身子深入村屯面对面联系群众“沾土气”、放下架子心连心服务群众“接地气”,有效打通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神经末梢”,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该县通过开通民情热线,创设“民情在线”网站,在机关办公楼、办事大厅、便民服务点设置群众意见箱等方式,常态化收集群众意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进基层、走进农家、走进企业,上门真诚听意见、找问题。每名领导干部结对联系1家农户,每个月驻村蹲点一个晚上,带着民情日记,随时记录群众反映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该县建立上下联动、全面覆盖的县乡村(社区)3级便民利民政务服务体系。目前,全县累计取消审批事项72项、调整合并6项、接收下放254项,扩大乡镇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在村一级推行代办服务、上门服务,一些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实现了就近快速办理。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推行“一条龙服务”,凡涉及普通群众的行政事项一律在窗口办理,让群众办事“一趟清”。对群众的利益诉求实行“谁受理事项、谁负责协调、谁全程办结”工作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前移服务关口,积极主动作为,彻底将执法和服务工作变“审批型”为“服务型”,变“坐等审批”为“主动服务”。开展“最后一公里·千人在服务”活动,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遴选1000名优秀党员干部、专业人才组成10个“百人专业服务团”,深入基层为千家万户送政策、送农资、送法律、送知识、送健康、送文化、送技术、送项目、送服务、送温暖,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活动以来,共开展服务300多场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1100多件。

  提供贴心服务:

  让群众办事无怨言

  【新闻现场】“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忙,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血汗钱……”8月12日上午,来自扶绥县渠旧镇渠吞村的黄群涛、黄洋光代表24位农民工,将一面写有“为民维权一身正义 服务群众两袖清风”的锦旗送到该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手上,感谢对方帮助他们追回了被拖欠的10万余元工资。

  今年2月28日,黄群涛等24位农民工陆续与扶绥县东罗镇兴罗香蕉园老板牟某签订务工合同,截至7月底,每人被拖欠工资4500元。7月27日,黄群涛等人在多方讨薪无果的情况下,到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8月4日,双方签订协议,牟某一次性支付黄群涛等人工资10.44万元。这起薪酬纠纷在短短一周内得到圆满解决。

  【延伸阅读】扶绥县紧扣反对“四风”主题,剑指“五化六病”,打造“温馨便民之家”服务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新举措。县委组织部部长何黎明说,“我们把‘大厅’当成‘客厅’来用、把‘群众’当成‘家人’来看、把‘民事’当成‘家事’来办,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解决了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县司法局局长周子民介绍说,“温馨便民之家”早上提前半小时开门,中午不关门,方便办事群众。实行一个窗口办结,时间缩短,公证从15天减为10天,案件从5天减为3天。同时提供免费复印,据推算一年开销5000元左右。此举不但让群众少花钱,节约了时间,来回复印的交通成本也降低,算下来可为群众节约5万元。

  全县所有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实行“五个一、五个零”工作制度,即接待服务做到“送一个微笑”、“说一声您好”、“让一把椅子”、“送一杯热水”、“给一个答复”,受理服务做到“零违纪”、“零推诿”、“零差错”、“零延期”和“零投诉”,精心营造好服务群众“第一印象”。开展“服务群众我最行”评比活动,争创群众满意窗口和优质服务品牌,争做党员先锋岗、红旗标兵、窗口明星。推行亲情服务、预约服务、节假日现场服务,并通过上门、到基层、下社区等形式开展延伸服务,尽量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

分享到:
(责编:崔小粟、姚奕)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