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内蒙古察右前旗黄旗海镇:四个“一对一”助推群众路线活动落到实处

2014年09月11日15:5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察右前旗黄旗海镇大喇嘛村的李阳格外开心,困扰他17年的“黑户”问题在该镇联系点领导贾志刚的协助下得以解决,他再也不用担心外出打工时被警察查身份证。这是黄旗海镇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个缩影。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察右前旗黄旗海镇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这条主线,以解决“四风”为重点,以“一对一”帮扶为突破口,在党和群众中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

“一对一”走访——悉心倾听群众呼声

“我们只不过是跑跑腿,打好为民服务这份工。”为了解决李阳的户口问题,黄旗海镇联系点领导贾志刚“折腾”了近半个多月,找领导签字、批示,多次协调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领导。

“把群众的事当作我们的家事”。镇党委书记马贵廷同志如是说。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黄旗海镇建立起“领导联片、干部包村”责任体系。镇党委7名班子成员带领全镇党员干部,分别深入7个村委会进行专题调研,专门设计了民情联系卡、民情意见箱和民情日记,镇干部将民情联系卡发给联系点的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交流,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计划,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村民反映的每个问题均在“民情联系卡”上记录,形成了实实在在办好事、千方百计帮民富的工作长效机制。

“民情联系卡”,在党和群众中架起了“连心桥”。截至到目前,该镇领导干部共发放民情联系卡3000多张,全镇包村责任人共记录民情日志120本,驻村干部共记录民情日记1300条,走访群众3732户,收集意见建议92条,为群众解决问题72个,形成专题调研报告7篇。

基层干部的形象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需要通过基层干部的扎实工作,一件一件去落实和解决。来自赛汉村的群众说:“自从有了民情日记,干部进村入户多了,坐办公室少了;与我们打成一片多了,摆架子少了;干部下访多了,村民上访少了。”

“一对一”助学——及时上门送教解惑

这是一场触及思想灵魂的学习,这是一次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精神洗礼,黄旗海镇以上率下、学深学透,学习创新、求活求真,措施落实、从严从细,按照学教活动的要求,全面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达到全覆盖、全普及、全提高、全进步。全镇采取集中促学、领导带学、案例教学、专题讨论等方式,由班子成员逐篇领学规定篇目,细学自选内容。充分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组织集中学习,对照“四面镜子”自省自查,运用身边信访案例解剖麻雀,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撰写心得体会。抛开就事说事的惯性思维,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重新破题,运用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反思自我、寻找差距、剖析根源、拓展思路、解决问题。

特别是针对全镇26名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不能按时参加集中学习的离退休党员实际情况,由26名在职党员干部对他们进行“一对一”助学,按照学习计划安排,按时给他们送去《论群众路线—重要理论摘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资料,使离退休党员及时掌握镇党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做到离岗不离党、离岗不离学。同时,通过上门助学、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切实了解离退休党员的实际困难。得知退休党员陈建忠身有残疾,家庭困难时,镇党委、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将其聘为镇政府临时工作人员,帮助镇政府食堂做饭、卫生清洁、办公供暖、夜间值守等,使其不但找回了重新上班的感觉,而且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一对一”联系——时刻挂念“游子”冷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遍及各地的32名流动党员紧密相连,利用QQ群、微博、电子邮件等现代通讯载体,“编织”成温馨的家园。这些流动党员,通过网络齐聚交流、互吐心声、共克困难,并且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每个月的15日、25日,流动党员们都会在QQ群里过组织生活。通知外出党员参加流入地党支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告知他们镇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传达镇里会议精神,邮寄学习资料。学习结束后,大家在QQ群里展开讨论。同时还开辟了“网络党校”、“重要精神”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网上学习专栏,引导党员争当勤学模范,提升党员的“争优”能力。为及时记录学习活动成果,确定评比的客观依据,将流动党员的来往通讯、邮件,述职报告、思想汇报、取得的成绩等都一一记录在案。目前,已经形成QQ群原始记载3本,近3万字,短信、邮件、党员心得体会等1本,共10000多字。

全镇针对劳务输出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较多的实际情况,黄旗海镇党委对所有外出党员重新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了解外出党员的外流去向,由32名镇党员干部及村党支部成员对32名外出党员进行“一对一”联系,包村干部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家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亲情和温暖。

以“服务团+支部”模式在驻呼驻包建立了一个临时党组织,使流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镇驻外临时党组织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施教”的原则,采取集中宣讲、送学上门、个别辅导、流动党课等多种学习形式,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教育和征求意见工作,以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党史党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内法规和党风党纪等为重点,加强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同时驻外临时党组织深入到流动党员中,采取座谈交流、个别走访、随机调研等形式,与外出党员沟通、征求流动党员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外出党员学习、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鼓励流动党员在建设家乡中争当“六员”:即共同致富的“信息员”、县域形象的“宣传员”、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外出就业的“引领员”、商品流通的“中介员”、联系群众的“服务员”。

一个个堡垒建起来了,一名名流动党员凝聚到了一起,找到了在异地他乡属于自己的家。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已成为前旗籍在外流动党员的红色家园、外出创业就业人员的坚强后盾、展示前旗人民精神风貌的文明窗口。

“一对一”帮扶——潜心为民分忧解难

该镇广大党员干部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惠民生”为出发点,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沉下身、稳下心,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忧、所盼,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

针对困难党员生活贫困的实际,他们通过走村入户,摸底调查,共慰问困难家庭56户,送去慰问金及物资合计1.8万元。针对移民区安全饮水工程设备陈旧、管道年久失修,经常出现供水难问题,该镇驻村干部先后10多次对该村吃水状况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书面材料提交旗水利局,通过项目争取一部分、财政垫支一部分、干部捐献一部分的办法,筹资18万元,对机电井、管道及配套附属设施进行维修维护,保证了机电井的正常使用。针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老上访户等特殊群体,由镇16名党员干部对16名特殊群体进行“一对一”帮扶,九间夭村孤寡老人郭满英因年龄大,身患重病,不能行动,镇党委书记马贵廷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深入该贫困户家中,与老人促膝谈心,并送上了慰问金;梁西村的老党员陈亮患老年痴呆多年,生活不能自理,镇政府副镇长王瑜深入该户嘘寒问暖,了解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其他党员干部也对服务对象给予不同程度的救助。

一件件实事结出了丰硕成果,一曲曲赞歌弹奏出美丽乐章,一面面党旗映红了黄旗海畔。

启示: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是最直接的载体、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推力。黄旗海镇党委通过采取四个“一对一”,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服务意识,深入基层,解决群众难题,实行一对一帮扶,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听取诉求,整合各类资金,潜心为民分忧解难,使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增进群众感情,赢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密切党群干群鱼水情。

分享到:
(责编:秦华、权娟)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