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村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占地1073亩,327户,居民1200余人。早在30年前,由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征地,桃园村从龙泉街道上坝村委会划归省农科院直接管理。自昆明市正式启动昆明北部山水新区建设,桃园村纳入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后,在外“漂泊”多年的桃园村又重回到了龙泉街道办事处。但“托管”近30年之久,周边村子都已健全党组织,但凡街道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能在村内顺利推进,唯独桃园村还是30年前的状态:无组织、无领导,整个村子仿佛一盘散沙。因历史遗留问题多、群众意见分歧大、拆迁安置困难等问题,桃园村一度成为拆迁改造的“拦路虎”。
“征地拆迁是天下第一难事”,在桃园村这样多种问题叠加的复杂区域,要在短时间、高效率、平稳顺利的完成改造工程更是难事。作为昆明北部山水新区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桃园村城中村改造势在必行。城中村改造的各环节均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因此,改造的重点在群众,难点也在群众。龙泉街道始终围绕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工作作为改造的突破口,真心实意亲近群众、关怀备至温暖群众、“四千五心”服务群众、“七字”方法发动群众、尽心尽力对待工作,在短短2个月内,完成拆迁协议95%,10天拆除10000平方米,完成拆迁量的80%。实现了零强拆、零上访、零安全事故、零加层的四个“零突破”。实现了和谐拆迁、妥善安置、平稳改造,将改造工程真正打造成群众理解、群众拥护、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真心实意亲近群众。“假如我是拆迁户?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这是工作人员时刻挂在嘴边、放在心上的一句话。在动迁过程中,不讲大道理,而是说村民听得进心里的话,把改造的实惠一一讲解给老百姓,让群众懂得:过去,村民的房子多为自建房,属于小产权房,不能交易、抵押、贷款,有价格却没价值,改造回迁后的小区将按照“高规划、高质量、高效率”来打造,品质和价值都将得到大大提升。通过换位思考、对比算账、自己事自己做主来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取得村民的大力支持。
——关怀备至温暖群众。龙泉街道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始终谨记,维护群众利益无小事。按照龙泉街道办事处多年来的习惯,逢年过节街道都会对社区、村小组老人、困难群众送去节日的问候。大年初一这天,家家户户团圆,但在桃园村还能见到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们的身影,他们在挨家挨户慰问,让大家感受到回归怀抱后的温暖。“尽管桃园村涉及拆迁才被重新规划进龙泉街道,但只要属于我们管理一天,就要享受与其他村小组一样的待遇。”工作人员这样说,也这样去做。
——“五心四千”服务群众。“五心四千”基本功,即:带有完成工作的决心、锲而不舍的恒心、善于群众工作的耐心、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完成工作的信心,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完成工作。张大姐是桃园村拆迁户,开始入户调查时,以张大姐带头的十余位村民由于对政策不理解,说什么也不让工作组进门。在平时的接触中,工作人员发现这十余户村民每天早上都会在村口卖菜,买菜成了大家找到的一个突破口。在买菜过程中用真心换理解,在闲聊中了解这几户人的实际问题,积极想办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予以解决,最终,真情的付出赢得了理解和信任,张大姐主动带头签下了拆迁补偿协议。
——“七字”方法发动群众。工作组总结7字工作法,顺利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七字”工作法:实、细、严、灵、当、快、好。即:前期工作实、群众工作细、标准把握严、信息工作灵、标准制定当、工作推进快、工作成绩好。白天接待群众咨询,晚上到村民家里开座谈会、听取意见。这是桃园村拆迁指挥部所有人员的工作状态,晚上十一二点下班也是常有的事。“要做通一户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动迁员往往要做三五次甚至十数次上门工作。”拆迁办工作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考虑到村民年龄差异,20余人的动迁员队伍实行老中青搭配。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领导深入一线,第一时间掌握各种信息,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得到最快回应,让百姓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重视。 ——尽心尽力对待工作。拆迁办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通过严格依照培训、考核、合格、上岗的程序才能持证上岗,在施工中,工人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尤其是在坚持以人为本,友情拆迁方面,充分利用掌握的政策尺度,尽心尽力做好所有工作,这样一来,许多很难做工作的拆迁户被感动了,反而来帮助做其他拆迁户的工作。
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沿用盘龙区成功创造的“先安置、再搬迁、后拆迁”的“张官营模式”,把桃园村回迁安置房建设放在一切工作首位,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头等大事来抓。盘龙区委领导多次来到拆迁指挥部,指导解决拆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回迁安置房建设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力求群众满意。
目前,518套回迁安置房主体工程已完工,伴随牛栏江景观公园建成完工,桃园村全体村民有望2015年3月前入住安置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