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设计】
“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四诊法。如今黄山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找准结合点,把握切入点,借用中医“四诊”的异曲同工方法,为解民忧“号脉问诊”。
【活动载体创意与主要做法】
“望”表知里、在一线体察民情
全区党员干部从办公室中走出去,从文山会海中走出去,到百姓房前屋后去,到田间地头去,与老百姓拉家常,访真贫问真苦、接地气,做到服务农村“零死角”,仔细了解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状况、老百姓生活情况,从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察言观色,从细节中看出问题、看出需求;服务企业“零障碍”,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开展“百企评议”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畅通办事绿色通道;服务社区“零距离”,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政策宣讲、党课辅导、卫生保洁、便民服务、民事调解、治安巡逻、法律援助、民事调解、就业帮扶、助学育人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使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基层、了解基层、关注基层,心存真实写照基层风貌全景的“清明上河图”。
“闻”声听意、在一线倾听民怨
区四套班子领导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的方式,闻民声、察民意,听需求,广泛听取乡镇和村党组织书记、党小组长、大学生村官、党员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的意见建议,了解采集创新社会治理、密切干群关系、优化机关效能等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倾听群众呼声中化解民怨,摆脱“开大会、听汇报、看材料、唯数字”的单一方式,用最真实的、原始的资料为决策提供强力支撑和参考,为改进工作、谋求发展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弦歌村老鸦岗,两山夹一坞,山体高差大,沟谷下切深,两侧坡体陡,岗内汇集3条冲沟,为强烈剥蚀的中低山地貌区。这里分散居住的68户230名村民都是面对河沟、开山切坡建起土木结构房,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村民下山整体搬迁安置的愿望迫切。去年底以来,该区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对像老鸦岗这样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公示审核,将336户1045个遭受地质灾害、688户2146个遭受洪涝灾害的农村人口,纳入今年避险解困搬迁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问”需于民、在一线了解民盼
全区党员干部把基层一线作为改进作风、解决问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和困难问题集中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问”民众对党的大政方针的知晓情况,“问”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诉求,“问”为民服务举措和惠民富民政策的落实情况,“问”工业园区“二次创业、转型发展”和“举全区之力建设太平湖”的意见和建议,“问”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期盼和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答案中找“病根”、寻“症结”,打通“神经末梢堵塞”,切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征集意见和建议1792条,其中“四风”方面254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1356条、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47条、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135条;区四套班子征集意见和建议282条,其中“四风”方面76条。
“切”中要害、在一线解决民困
全区党员干部通过“望”、“闻”、“问”收集到的信息、了解到的情况、征求到的意见,摸清基层的“梗阻”、“暗礁”在哪里,找准关键点和切入点,针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原因,“切”中要害,建立台账,立马整改。太平湖镇和平村熊田村民组自建国以来没有一条像样的对外通道,村民主要靠摆渡进出,即便有条既窄又陡的沿湖断头山路,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今年初,该区移民管理部门将该组主干道拓宽硬化工程列入移民后扶项目,采取村民自建模式,投入67万元进行路面拓宽硬化升级改造。村组干部群众建路热情高涨,村民组长吴燕龙主动放弃在沪打工日均250元的高薪,赶回家带领村民一干就是2个多月,修好了能通农用车的笔直宽阔水泥路。望着这条康庄道,许多村民群众眼里噙满激动的泪花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大汽车开进家门口,这下茶叶、毛竹不愁销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就是这样践行群众路线,努力促使各项决策和部署更加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解决民困,真正做到“规范干部干事、方便群众办事、破解发展难事”,从而实现“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绿色崛起上水平”。
【重要启示或意义】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黄山区各级干部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今年以来,不管是区直、乡镇干部还是各村干部,都常常出现在村居、田头、企业,寻找解决难题的“钥匙”——党员干部一线“号脉问诊”解民忧,这是对共产党人公仆意识的生动诠释,充分体现了黄山委对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和黄山区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把握,体现了加快转变干部作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心系基层、服务企业的真挚情怀。(黄山区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