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惠州仲恺高新区:开展“仲恺一家亲”帮扶困难异地务工人员

2014年09月11日09: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背景

仲恺高新区全区有近30万企业员工,其中约24万为异地务工人员,该类群体对仲恺高新区发展举足轻重。自启动仲恺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以来,区委、区管委会特别重视对异地务工人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异地务工人员在仲恺找到家的感觉,如在教育方面,关注异地务工人员困难子女就学,在全市试点推行教育电子券,符合条件的外省籍异地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小学或初中可通过电子公共教育券获得财政补助。2014年,为进一步扩大困难异地务工人员的帮扶范围,仲恺高新区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提出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困难异地务工人员施行结对帮扶,帮助异地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取得明显效果。

二、做法

(一)“点上”与“面上”有效结合。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确保帮扶工作不留死角,全方位、多层面地推进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帮扶工作。一是区领导坚持“三个一”率先垂范。16名区领导班子成员以“一对多”的形式,分别联系帮扶3名困难异地务工人员,通过驻区期间上门走访、节日慰问、邀请座谈、电话询问、网络互动、书面信函等多种途径,深入困难异地务工群众开展扶贫调研,广泛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坚持开展“三个一”措施,即召开一次“会诊”会,分析异地务工人员困难的原因,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对策和帮扶工作计划;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电话联系,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每季度不少于一次上门走访,协调解决困难异地务工人员遇到的困难。同时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信息,调整帮扶举措,做到心中有数,统一规划,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截止目前,区领导班子成员走访异地务工人员52次,落实帮扶资金5万多元。二是实施“321”党员干部帮扶工程。通过企业推荐、镇(街道)工会审核把关,区总工会筛选公布等程序,在全区各企业选出352名最困难、最迫切需要帮扶的困难异地务工人员,与我区274名党员干部建立“321”帮扶,即1名单位主要负责人、1名正科级以上干部、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联系帮扶3名、2名、1名困难异地务工人员,进一步扩大帮扶的范围,党员干部“因困施策”,多措并举帮扶帮扶对象。三是推广“亲青天使”全员帮扶计划。我区以社区综合服务中为平台,党员干部通过开展“亲青天使”课堂、壹家亲学堂“暑期夏令营活动”、“美丽圣诞 你我同欢乐”等系列“亲青天使”帮扶计划,丰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假期间的户外活动。同时,在全区扎实开展“五色”党员志愿者爱心助困志愿服务,通过开展“五色”党员志愿者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单亲母亲、困难女工及残疾人等5类人群结对帮扶活动,引导全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真正把志愿服务触角深入基层、深入家庭,把温暖关怀送到困难群体的身边。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455名党员志愿者报名参与爱心助困志愿服务活动,资助困难群众565名,资助金额27万多元。

(二)“输血”与“造血”有效结合。

在“输血”式提供物质救助的同时,推广相关的就业创业政策,增强其解决困难的本领和内生动力。一是双管齐下当好“救济员”。在端午、“七一”等节日期间,区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节假日时间,深入企业和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家中,对联系帮扶对象走访慰问,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捐赠物资帮扶活动,送去慰问物品和节日的祝福。对因病致贫、因残致困等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为其向区慈善总会申请临时救助资金,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如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鹏飞联系帮扶的3名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困难员工均为因病致贫,为解决医疗费用困难,及时向区慈善总会为每名员工申请了5000元临时救助资金,并鼓励其勇于克服困难,早日治愈回到工作岗位。二是领略政策当好“宣讲员”。党员领导干部在走访困难异地务工人员中,积极向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宣讲各级各类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住房保障等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解答或代理咨询务工人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办事程序和法律法规疑惑,增强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化解困难、改善生活的信心和决心。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党员领导干部共开展政策宣讲600多人次。三是“三帮扶”当好“引导员”。开展技能提升帮扶,结合“双转移”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发动异地务工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的异地务工人员参加全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提升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开展就业帮扶,通过与就业培训中介、企业招聘会的常态化联系,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搭建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异地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的平台,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开展创业引导帮扶,通过引导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宣讲创业典型和政策等系列措施,多方式帮助符合条件的人员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相关扶持政策,帮助引进适合家庭经营运作的餐饮、服装、承包种植等项目,着力增强困难异地务工人员的“造血”能力,不断拓宽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和增收的渠道。

(三)“服务民生”与“帮扶助困”有效结合。

结合仲恺高新区民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针对困难异地务工人员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系列惠民政策,使他们切实感受到仲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一是教育资助。实施“优秀异地务工人口扎根工程”和积分制入学等优惠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子女解决学位问题,并通过联系学校、减免部分学杂费或捐送学习用品等形式,缓解他们的学费压力,促进教育公平。每年研究异地务工子女在仲恺高新区就读民办学校的学费相关事宜,进一步提高“电子教育券”补助标准,其中2014年实行小学补贴1100元/人,初中补贴1700元/人,比2012年试行时分别提高800元和1300元,有效缓解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费压力。二是医疗帮助。将异地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医保范围,异地务工人员夫妻只要有一方参加医保,其子女就可以参加医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通过联系医院、送医送药、协调减免医疗费用、动员社会慈善捐助和申请重大疾病援助等方式方法,帮助困难异地务工人员解决看病就医困难问题。三是住房保障。仲恺高新区首批保障房用地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第一期公租房房源900套于2013年12月完成建设。为缓解异地务工人员的住房压力,仲恺高新区大胆尝试,将公租房的承租对象面向仲恺高新区中等偏下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在仲恺高新区内稳定就业的无房职工、高新技术人才及在仲恺高新区内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经摇号选房中,有510户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参与。

三、成效

(一)干部形象在活动中得到树立。区领导带领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困难异地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听取困难异地务工人员意见建议,改变了以往领导干部坐在机关遥控指挥的工作方式。通过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难,领导干部与困难异地务工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使党员领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党性修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构筑党群干群关系“一家亲”。

(二)群众困难在活动中得到解决。将“仲恺一家亲”活动与“五融五联”、进村驻企、“五色”党员志愿服务等其他品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政策帮扶、业务对口帮扶和设立扶贫助困基金等形式,帮助困难异地务工人员有效解决了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困难,赢得了群众的赞赏。

(三)社会矛盾在活动中得到化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是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任务,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困难异地务工人员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帮贫扶困,有效解决了异地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排查并化解了基层矛盾,真正实现了“仲恺一家亲”。

四、启示

(一)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必须出以“真心”。“仲恺一家亲”实质上是对群众和企业的一种帮扶行为,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必须是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党员领导干部要带着真情实意,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站在群众的立场,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做到心系群众、为民解忧,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二)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必须着力“惠民”。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思想,从为群众谋利益、谋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惠民政策,并通过强有力的贯彻执行手段,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确保群众享受实惠。

(三)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必须着眼“长远”。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仲恺一家亲”活动,除了帮助群众解决眼前的实际困难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强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帮助群众自主创业、自力更生,不断拓宽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和增收的渠道,切实帮助群众摆脱困难。

分享到:
(责编:秦华、权娟)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