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自主研发“万名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推动全市11.3万多名党员干部竞相走出机关大门,进村组、下社区、入厂矿,走进田间地头和老百姓的家门听民声、解民难、惠民生,落实群众增收项目6.81万个,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急难问题7.85万个。
场景一:兰家坪村——领导干部结穷亲、接地气
6月28日,星期六,在海拔1870米的达州市万源市庙坡乡兰家坪村6组冉家梁的一片稻田里,达州市委书记和村民冉茂福正并肩给稻田泼粪水追肥……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达州市实行领导干部“结穷亲”。市委书记带头选择受地震影响严重、地处偏远高寒山区的兰家坪村作为自己联系服务群众帮扶点,与特困农户“结对子”。
冉茂福说,“书记每个月都来帮干2天农活,还说我家是他的结对帮扶户,来这里劳动,就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劳动者。”“看到山区条件差、日子苦,书记鼓励我因地制宜搞核桃种植,还帮我协调了核桃树苗,又找来一家肉牛养殖场扶持我养肉牛。”
在各级领导干部的帮扶带动下,兰家坪村不仅盖好了被地震毁坏的房屋,连陡山坡上的路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冉茂福说,“我家600多亩核桃也成了林,还养了29头肉牛,到年底收入估计至少有10万元。我这门穷亲戚也要发愤图强,给领导争光。”
类似兰家坪村和冉茂福家中的变化,在达州市的许多地方都在发生。在高山环绕的土家族聚居村——宣汉县峰城镇雁滩村,结对领导协调捐赠资金120万元援建了村小学、村“两委”活动阵地、卫生站和便民服务站。在地处偏远的渠县双土乡双土村,经帮扶干部多方奔走,2组失修垮塌大堰重新耸立,沉积20多年的淤泥被彻底清走,可灌溉周边上千亩农田。
领导干部在“结穷亲”中接了地气、长了才气、增了底气,基层群众在“结穷亲”中开了思路、得了帮助、鼓了腰包。
场景二:河东乡——党员干部践承诺、办实事
7月1日清晨,渠县公安局一位党员民警早早来到河东乡,为100位“五保”老人每人送20斤面条、1袋大米、1桶菜油、1双棉鞋、1双棉袜。这些都是他用工资买来的,在纪念建党93周年这个特殊日子,兑现自己年初作出的承诺。
这一幕,只是达州市党员干部公开承诺践诺、为老百姓办实事好事的一个缩影。
市“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和几名党员干部成立了4支“党员志愿者电影放映队”,巡回8个区县130个偏远山区村寨、社区,免费播放《建国伟业》等影片,并无偿为留守“空巢老人”送去化肥、种子等急需的农资。
开江县宝石乡一位副乡长在走村入户中得知村民彭仕国因病瘫痪后常年卧床、妻子在外省打工、孩子年龄小的情况后,坚持每周3天登门看望并送米送油,帮助代办新农合费用报销手续,还亲自给他洗澡、洗衣服。
一年多来,达州市组织市县乡三级机关干部职工到一线去,有力地推动了“三帮四促”工作,帮助基层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工作难题、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基层党组织晋档升位、贫困村组发展脱贫、困难群众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38名市领导、1300多名县市区部门单位领导带头示范,分别直接联系服务至少1个乡镇、1个村、1个社区、2家贫困户,带动全市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真正“把办公桌搬到了群众中去”。
场景三:市联系办——依托平台严督促、核销号
7月3日,市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双向互动网络平台”接收终端,将收到的践诺图文内容与承诺事项进行比对,经仔细确认无误后,点击“审核通过”,随即图文并茂地展示在网页上,接受群众监督和社会评判。
这个平台设在达州党建网上,全市党员干部全部注册,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干部均一视同仁实行编号管理,编号捆定并展示干部个人姓名职务及照片、选派单位、帮扶对象、承诺事项、完成时限等信息。
党员干部可将《民情日记》、帮扶群众的承诺践诺工作动态图片等信息加自己的编码,通过手机直接发送到平台,经工作人员审核后在平台公开,有效防止干部帮扶弄虚作假“走过场”。
网民可根据干部编号或姓名,精确搜索干部的个人链接网页,实时查核监督党员干部承诺事项完成情况。
平台还能自动进行“三色预警”,当距离承诺办结时限30天时,未办结承诺事项的干部姓名自动进入绿色通报区,并向其手机发送提示短信;距承诺办结时限10天时则转入蓝色区,再次短信提示;承诺办结时限已过却仍未践诺则转入红色区,并每天上午9点发送1条短信警示,直到办结为止。被红色通报的干部,必须书面说明未按期践诺原因、追补践诺情况,经派出单位领导签字确认,再提交市联系办核查后方可销号。
达州市委组织部依托这个平台,仅靠1个科室2名工作人员就实现了对全市11.3万名干部帮扶工作的动态有效管理。一位分管负责同志介绍说:“过去我们由于人员少,管理协调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捉襟见肘,如今运用互动平台,严格把好总入口和总出口,严明三色预警及奖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