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让贫穷渐行渐远 使幸福如影随形

陕西商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力精准扶贫 兴办民生实事

2014年09月03日15:54  来源:陕西日报

回应群众期盼,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图为市委书记胡润泽(左二)在商南县金丝峡镇太子坪村与包扶对象商谈产业发展项目。

编者按:“陕西最穷是商洛”曾经是人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印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商洛市紧扣民意,寻找差距,在中国梦的引领下,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双包双促,广场问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富有实效,干部作风切实转变,发展活力日益显现,“秦岭最美是商洛”的画卷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多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贫穷渐行渐远,幸福如影随形。

部门包村 干部包户 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 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

双包双促:啃下贫困“硬骨头”

曾在全国创出小额信贷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两项制度衔接三大扶贫开发经验的商洛市,目前仍有64万群众尚未脱贫致富。这些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致贫因素叠加,增收致富困难,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贫困问题,以及党员干部不深入基层、不办实事等问题,商洛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径,以1031个重点贫困村、14万户贫困农户为对象,于今年3月份规划部署,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以“部门包村、干部包户,促村域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促干部作风转变、能力提升”为内容的“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

今年以来,全市组织1022个部门单位,3.34万名干部职工,按照一个或几个部门包扶一个贫困村,每名厅级、处级、科级、一般干部分别包扶5户、3户、2户、1户贫困户的标准,分两轮对全市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第一轮从2014年到2016年,第二轮从2017年到2020年。通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帮助包扶村制定发展规划、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公共服务、改善居住环境、抓好班子建设,把包扶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向包扶户送政策、送产业、送技术、送信心、送信息,扎实帮扶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在2020年前,努力把全市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为了全面落实“双包双促”目标任务,商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的“双包双促”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县区为单位成立了由7名副厅级领导任团长的双包双促工作团,抽调2841名干部职工,组建了97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轮流驻村开展帮扶工作,严格落实一个明白卡、一个扶贫手册、一个信息管理台账、一个三年扶贫规划、一个到户扶贫责任承诺书“五个一”制度,建立长效包扶机制,不脱贫,不脱钩,不拔“穷根”不收兵。同时,将“双包双促”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干部职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严格实行一月一统计、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总结,年终全面检查考核。

目前,全市1022个部门单位,3.34万名干部职工共结对包扶贫困村979个、贫困户7.39万户。发放包村、包户《工作手册》4.32万册,填写、悬挂包户扶贫明白卡7万多张。在包扶村累计实施帮扶项目4061个,投入帮扶资金2.04亿元,帮助发展核桃、板栗、烤烟、蚕桑、中药材等经济林园43.2万亩,养殖商品畜68.5万头(只),新修改造村组道路370公里、入户路836公里、桥涵165座,铺设饮水管道901公里,修建蓄水池273个,建村卫生室29个,公共服务中心93个。

通过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全市各级各部门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再不像过去那样,整天坐机关看报喝茶写空文章了,每月都要到包扶村上,督促落实向百姓承诺的事项,了解包扶户实施增收项目时还有没有困难亟待解决,拉近了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的距离,作风更加务实,更接地气了。

打造四级平台 突出四级联动 建立四项机制

为民服务代理制:铺就联系群众“快车道”

商洛市把“为民服务代理制”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内容,紧扣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问题,建立完善了四级联动的服务机制,形成了覆盖全市的为民服务代理网络,有效破解了群众“办事难”问题,架设了群众与党组织之间的“便民桥”,铺就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快车道”。

打造四级平台,完善代办网络。按照硬件规范、软件达标、干部坐班、群众满意的标准,全面整合面向群众办事的各项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着力构建覆盖市、县、镇、村(社区)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从镇(办)的便民服务、财税综合服务、综治维稳“三个大厅”到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综治维稳“三个中心”,全面推行挂牌上岗、首问负责、限时办理、服务承诺等制度。对于涉及群众办事、有基础设施条件的市、县(区)直部门和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便民服务大厅,将本部门本单位涉及群众的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公开服务内容、经办人员、办理程序和收费标准,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涉及群众办事、但没有条件建立服务大厅的部门和单位,普遍公示便民服务流程图,在醒目位置公开服务项目、受理地点、工作人员、联系电话以及服务承诺。目前,全市建立县(区)便民服务中心42个,镇(办)便服务中心10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185个。

突出四级联动,跟进服务群众。突出为民服务代办,着力构建以县(区)政务大厅为核心,以镇(办)便民服务中心为支撑,以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辐射,以组便民服务代理点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为民服务代理体系”。围绕权力的运行和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探索建立四级服务机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少找一个人”。县(区)行政服务大厅内设民政、教育、财政、农经、司法、国土资源、工商管理、劳务输出、社保等窗口,各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镇(办)代理中心对群众申办的简易事项实行直接代理,当场办结;一般事项实行承诺代理,在承诺时限内代理办结;特殊事项实行联合代理,由代理人协调有关部门在承诺时限内联合办结。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实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制,建立村(社区)干部代理“定人、定点、定时、定责”制度,实行“一件事、一个人、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零距离服务。组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由村民小组长或者无职党员兼任代理员,负责收集本村民小组代办事项申请。县(区)、镇(办)、村(社区)、组四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对群众申办的事项中,按照简易事项、一般事项、特殊事项三种类别,实行直接代理、承诺代理、联合代理进行代理,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成事”。

建立四项机制,务求办理实效。为解决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好发动、难坚持”的问题,建立四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民需调查机制。为镇(办)、村(社区)干部划分责任片区,收集群众需要代办的事项,建立上下联动、民情直达的民需收集网络,实行上门和预约代办服务。二是建立契约化管理机制。县(区)、镇(办)、村(社区)逐级签订代办合同,将代办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评优树模挂钩,年底考核兑现;把为民服务代理制与农村党员积分评星管理、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记实卡”制度紧密结合。三是建立服务监督机制。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规范服务行为。四是完善群众评议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工作群众评议活动,对每位干部履行职责、遵守制度的情况量化指标进行打分,代办效果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叶朝阳 李思杰 王琪 王明君)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程宏毅)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