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杭锦旗以“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统揽教育实践活动

2014年09月01日10: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杭锦旗党委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面推行了“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以提升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活动的开展起到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三到”,即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这是干部下基层的主要载体,重点解决如何沉下去以及沉下去干什么的问题;“三用”,即用群众立场考虑群众问题、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践行“办法从群众中来、工作到群众中去”的总要求,这是干部下基层的主要方法,解决的是沉下去后怎么干的问题;“三评”,即群众月评、基层季评、组织年评,这是干部下基层的约束机制,倒逼党员干部沉下去,解决的是干好、干坏谁说了算的问题。

通过2013年一年时间的试点推行,“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证明了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为提升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推进服务方式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搭起了制度平台,也为我旗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在我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时,全面推行了“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作为推进活动的有力抓手,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学、查、改”全过程,收到了良好效果。

2013年推行“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情况

主要做法

“三到三用三评” 干部下基层工作法的核心,就是通过“三评”工作机制倒逼党员干部沉下去、真正做到“三到”,掌握并运用“三用”群众工作法,践行“办法从群众中来、工作到群众中去”的总要求,达到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提升能力、维护稳定、转变作风多赢的效果。

一是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流——让干部沉下身来。通过“六步法”联系感情、了解民情。第一步,沉到基层。实行驻村工作制度,要求每名科级干部每月至少到所联系的嘎查村工作7天,全年驻村工作不少于三个月。第二步,遍访群众。每月走访一遍所联系的嘎查村农牧户,与农牧民促膝谈心,了解其所想、所需、所急,详细记录民情笔记。第三步,结交朋友。与农牧民交朋友,特别是与困难群众“结亲”,每人至少结交3-5户穷亲或农牧民朋友,全旗1200多名科级及其后备干部与近6200多名群众结成了对子、结交了朋友。第四步,拜师学艺。要求每名干部至少拜3名左右重点群众为老师,向其学习实用本领,学会用群众语言宣传政策和与群众交流。向致富能手学习种养殖技术,每人至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第五步,经受锻炼。每月至少进村与困难农牧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一天以上,亲身体验农村和农民生活。第六步,参与工作。将每名干部都编进了镇村工作组,参与镇村两级重要会议、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以不脱产挂职的形式在推进实际工作的实践中学经验、提能力。通过“六步法”,让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接触,培养群众感情,学会群众语言,最终听到群众的真话实话。

二是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让干部掌握方法。要求每名干部必须落实好以“扶持一批发展项目、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强化一批基层组织、化解一批社会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批”任务,学会用群众办法,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一,扶持一批发展项目。普遍实施了“五个一连环带动”措施,即:一是制定一个长远发展规划。每名领导干部紧密结合所联系的嘎查村实际,围绕现状分析、产业定位、建设内容、保障措施、总体目标、规划期限等完善规划体系。目前,76个嘎查村均制定了3—5年的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二是落实一个发展项目。根据发展规划制定《项目分配方案》,采取领导分类领办项目、科级后备干部分组实施项目,共帮助联系点落实发展项目154个。三是带去一批致富信息。广大干部立足自身优势,为农牧民带去惠民措施、致富信息近1万条。四是壮大一个合作组织。围绕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积极帮助理思路、解难题、谋发展,走“公司+协会+农牧户”的发展路子,在帮助建立和壮大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中,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现全旗已帮助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02个,覆盖2951户农牧民。五是培育一批现代农牧业示范点。根据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技术服务、资金倾斜、项目支持和品牌带动等措施,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作用,发展壮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规模种养殖大户70户,精品专业合作组织18个。

第二,解决一批民生问题。普遍实施了“两个一关爱”措施:一是制定一个帮扶计划。领导干部与嘎查村困难群众“结亲”后,在分析致贫原因、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帮助“结亲户”制定合理可行的帮扶计划,以每个结亲户有安居房、有致富本领、有致富产业为标准,帮助困难群众全面脱贫。二是落实一批惠民实事。从帮助解决群众“最盼”的就业、社保等问题入手,实施就业援助、社保覆盖、城乡救助等民生行动;从帮助解决群众“最急”的看病、住房等问题入手,实施健康关爱、生育关怀、住房保障等民生行动。到目前,累计为基层群众解决燃眉之急问题8600多个。

第三,强化一批基层组织。普遍实施了“三个一推进”措施:一是创建一批示范群体。对照示范群体标准,研究制定培育和创建工作方案,通过协调落实项目资金、联系指导党建工作等方式,在组织活动、党员培训、经费支持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二是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结合后进党组织工作实际,通过领导干部驻村、担任嘎查村“第一书记”的形式,先后选派76名干部到76个嘎查村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一村一名第一书记目标;选派341名干部担任党小组第一组长,选派93名干部担任党员中心户建设指导员,通过抓人促事,有针对性地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积极协调涉农涉牧、公益和社会事业项目资金资源向后进村倾斜,并实行一包到底、不转化不脱钩的责任制度。目前,全旗已有85%的三类嘎查村党组织得到了晋位升级,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三是建好一批活动阵地。多措并举为联系点筹集建设资金,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着力建设一批标准化活动阵地,解决基层群众无地方议事、办事和活动的问题。到目前,已帮助开工建设嘎查村活动阵地8处,续建、改扩建9处,建成后可实现100%嘎查村有标准化阵地目标。

第四,化解一批社会矛盾。全面推行了化解群众矛盾“四步法”,即:第一步,排查矛盾。采取座谈、问卷、走访等形式,了解存在的各类隐患和矛盾,及时掌控第一手资料,并按轻重缓急分类登记造册。到目前,全旗共排查出涉及草牧场权属、土地房屋征占、邻里纠纷等制约发展和稳定的瓶颈问题7大类955项。第二步,问计于民。向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嘎查村有威望的老同志及知情群众请教,听取他们的看法、意见,并认真将群众反映的意见记录在册。第三步,研究对策。召开分析会,对照查摆出的群众矛盾,逐一分析梳理根源和症结,根据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分类施策,寻求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第四步,解决矛盾。对比较复杂的群众矛盾,通过召开群众代表、嘎查村干部、苏木镇包片领导、相关责任部门组成的协调推进会、现场办公会等会议,把问题交给群众议、把办法让给群众提,为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表达民意诉求提供平台,在充分集中民意民智的基础上,按照“矛盾双方陈述→知情群众评说→群众投票表决”的程序进行解决。通过推行“四步法”,到目前,全旗累计化解多年沉积的群众矛盾1642起。在落实“四个一批”任务的过程,让干部进一步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三是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让干部换位思考。通过“三察三看”替民着想、为民谋事。一察政策,看是否与民情相符。要求干部在深入了解民情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找准政策与民情的结合点。坚持从群众立场出发,逐条逐项察看各类政策规定,本着更贴近基层实际的原则,深入学习、反复修正政策。截止目前,全旗在专项行动中累计修正与基层实际相脱节或结合不紧密的地方政策、规定13项(条),细化完善具体政策37项。二察文件,看是否与民愿相符。要求干部尽最大努力找准文件与民愿的结合点。以“转文风、改作风”为切入点,做好给类政策、文件的 “费、改、立”,本着体现群众意愿和易学易懂、简单实用的原则,对一些官话套话多、大而空的文件进行了清理,对群众难以理解领会的文件内容进行了修正,先后清理修正各类文件16件,使党委、政府的文件内容更能反映群众意愿、更容易让群众吸收消化。三察办法,看是否与民风相符。要求干部尽最大努力找准办法与民风的结合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尊重民风民俗的原则,对理论上行的通、实际上难落实和假、空、大及基层群众强烈排斥的13项措施办法进行了修正完善,补充出台政策措施14项,使推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办法更贴进基层实际、更贴近民俗民风、更加切实有效。通过“三察三看”,进一步坚定干部的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找准、查实存在问题,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推动问题解决。

四是落实“三评”机制——让群众成为评价主体。基层月点评。为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实行定期民主评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包联工作点评会,由旗委工作组组长主持。为确保点评会收到实效,坚持把好三个环节:会前,包联单位提交情况报告,苏木镇党委对照嘎查村情况汇报,核实为群众办实事情况;会中,包联单位负责人汇报情况,苏木镇包片领导、嘎查村“两委”负责人逐个点评,苏木镇党委、人大、政府一把手和旗委工作组组长最后点评;会后,公开包联工作落实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并记入包联单位工作台账。群众季评议。将干部的实绩考评与群众的“口碑”紧密结合起来。由苏木镇党委组织,分嘎查村组成民主评议小组,每季度开展一次民主评议,通过向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小组组长、党员及群众发放满意度测评表的形式,就包联单位和包联干部办实事情况接受群众评议,评议得分记入苏木镇工作台账,并向旗委组织部反馈。凡群众满意度测评低于80%的,或包联工作未落实且群众意见大的,及时诫勉谈话。旗委年考评。旗委组织部统一建立苏木镇、部门工作台账,建立科级干部及科级后备干部民情档案,年末对包联单位和包联干部落实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考评采取苏木镇点评、群众评议、组织考评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苏木镇点评占30%、群众评议占50%、组织考评占20%的比例计算包联单位和包联干部的得分,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单位实绩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有效考评和开展评比活动,实现了干部工作成效大小让大家说了算,形成了民评官、下评上的科学机制。通过“三评”机制的落实,有效传到压力,形成了干部作风倒逼机制和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主要成效

通过“三评”机制的落实,将干部下基层的评判权交给了群众,建立了干部沉下去转变作风的倒逼机制,争着、抢着下基层的风气正在形成;通过“三到”机制的落实,让干部真正走进群众门、听群众声,纾民所困、解民所忧,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正在形成;通过“三用”方法的落实,使干部学会了群众工作的方法要领,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的学风正在形成,实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基层大发展预期效果。

一是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服务意识上,通过为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下基层的硬任务、硬要求,党员干部带着感情深入基层,不怕浑身沾满尘,不怕琐事缠满身,与群众同吃苦、共欢乐,推倒了干群之间的隔“墙”,从心理上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服务方式上,通过组织开展便民、利民、惠民的“送服务”、“送温暖”、“送项目”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不深不透的问题,延伸了服务触角,真正让农牧民感受到了“到村、到户、到心”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政策落实上,通过各级党员干部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找准了政策与民愿的结合点,使政策落实不到位、“走在路上”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化解,把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基层的“神经末梢”。

二是群众工作能力得到了大提升。学会了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受到了一次系统深入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会了大量群众语言和众多与群众打交道的办法,在了解和沟通群众能力上螺旋式上升。学会了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广大干部能从老百姓的立场和利益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在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了螺旋式上升。学会了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让干部学会了尊重民意,学会了土办法,由过去面对群众害怕、面对矛盾束手无策变为了现在的人人能上阵、人人有办法,在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的能力上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三是工作法的推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有效提升了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三到三用三评” 干部下基层工作法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倒逼干部沉到基层,了解社情民情、推动基层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首要标准,有效提升了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为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广大干部在具体的实践中,从城镇走向农村,从机关下到基层,自觉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粗放服务转变为精细服务。学会了尊重民意,学会了土办法,由过去面对群众害怕、面对矛盾束手无策变为了现在的人人能上阵、人人有办法,干部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的能力得到了螺旋式上升。

四是工作法的推行密切了干群关系,及时抓整改让群众看到了新变化。解决问题、维护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做群众工作,重在解决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否则就成了空喊口号,不仅不能得到群众支持,反而会令群众更加反感。杭锦旗通过“三到三用三评” 干部下基层工作法,让干部深入群众、换位思考,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里,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把群众的建议化为决策的依据,把群众的智慧运用于实践,真正将群众工作做成民心工程。通过这种倒逼机制,使干部深入查摆“四风”问题,下基层不再是走马观花的作秀表演,也打破了“总是走在路上”、“近在咫尺、远隔天涯”、“末梢堵塞”等瓶颈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有力促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大批实事得到了落实、一大批群众难题得到了解决、一大批群众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让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以“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统揽教育实践活动

伴随着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我旗将继续把“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作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贯穿教育实践始终,并加以改进与完善。把农村牧区作为锻炼干部、推动工作、检验活动成效的广阔舞台,有效搭载“学查改”的综合实践平台,避免将教育实践活动落入就学习抓学习,就活动抓活动的窠臼,以达到推动活动、服务群众、提升能力、化解矛盾、转变作风的多赢效果。

——在推进“学”中,发挥“三到三用三评”干部下基层工作法总抓手作用。围绕“到村、到户、到心”的基本要求,从包联对象、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基本步骤和目标要求做出了刚性化设计,使干部下基层实现由任务不明、盲目干到任务清晰、系统干的根本性转变。工作法推行以来,2257名机关党员干部沉到76个嘎查村、12个社区、19个重点企业,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针对群众居住“点多、面广、分散”的特点,采取“集中办班学,分散流动讲”的方式,开展送学下乡活动,通过领着群众集体学、带着课题调研学、服务群众实践学等形式灵活开展学教活动,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引导干部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零距离沟通接触,向群众拜师学艺,亲身体验锻炼,学会真本事,学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心谈心,拉近了干群距离。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讨论,用座谈的形式、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沟通交流,在学习讨论中找问题,真实掌握群众对干部怎么看、要求干部怎么干,解决干部对自己怎么看、自己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使党员干部在实践中思想得到洗礼,认识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升华。到目前,共邀请专家教授讲学8次、培训4100余人次,旗委常委和科局级一把手带头开展讲学80余次,举办各类论坛和讲堂12次。在嘎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层的活动中,以群众路线为主题,将20余个小品、二人台、“好来宝”等文艺节目编排刻录成光碟分发到党员群众中开展学习。组织“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三到”服务单位成立群众性宣讲小分队,开展巡回宣讲88场次。

——在推进“查”中,发挥“三到三用三评”工作法切入点作用。把“三到”服务活动作为“学查改”的主要载体,贯穿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以服务群众,推动问题解决为主要内容,边学边查边改,以整改的实际成效推动活动,检验活动。把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流、用群众办法解决群众矛盾、用群众立场思考群众问题的“三用”方法,作为“学查改”的主要方法,与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干部下基层怎么学、怎么查、怎么改的方法问题。群众有“真声音”,基层有“大智慧”,只有走近群众、深入基层,才能听真意见、真听意见,才能正确看待自己,真正查摆出问题。通过落实方法中的“六步法”要求,让干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接触,感情学会群众语言、最终听到群众的真话实话。以落实方法中的“三察三看”要求,进一步坚定干部的群众立场,确保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都能换位思考,从群众利益出发,找准、查实存在问题,切实整改到位、制度建长建久。以落实方法中的“四个一批”的任务活动载体,让干部在推动工作中掌握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站稳群众立场,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检验干部“学查改”的真实效果。到目前,旗级层面共梳理出5大类694条意见建议,还有近1000条意见建议正在梳理中。苏木镇、部门和嘎查村、社区层面也听取到大量意见和建议。

——在推进“改”中,发挥“三到三用三评”工作法突破口作用。整改落实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整改的效果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通过推行“三到三用三评” 干部下基层工作法,采取“边学边查边改”的方式,立行立改,从小事做起、从小事改起。进一步转变干部的工作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堵防为疏导,变“上访”为“下访”,建立上下畅通的渠道,让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交流思想、反映问题,从而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解决事关其安危冷暖的问题。各单位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梳理、系统归类、深入分析,分别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实行动态销账管理。从而加深了与群众间的沟通和联系,有效防止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到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现象发生。同时,通过“三评”机制的落实,有效传到压力,形成了干部作风倒逼机制和密切联系群众机制,让群众在服务中感受变化,使整改落实更具实效性。到目前,对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中,群众集中反映的15个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及时启动了文风会风、评比表彰、纪律作风、服务群众、干部监督、镇村接待、干部调配、执法行为等9项立行立改内容,有的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的已进入实战阶段。在苏木镇和部门,对涉及干部管理、公务接待、室内外卫生、公务用车、财经纪律、议事决策机制、服务质量等569项目具体问题进行了整改,从一开始就让干部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分享到:
(责编:秦华、权娟)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