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时强调,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要靠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8月28日人民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出击,一手打“老虎”,一手拍“苍蝇”,雷厉风行整治“四风”问题,成效有目共睹。但纠正“四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各地要克服“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继续聚焦“四风”问题,坚持不懈抓常、抓细、抓长,把教育活动的成果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不懈“抓常”。“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改作风努力一时易,养成习惯难。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一定要克服抓一阵子停一阵子,时紧时松、前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防止教育活动 “煮夹生饭”、搞成“半拉子”工程。各地必须敬终如始,持之以恒,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常抓常管常念“紧箍咒”,常医常治常除“作风病”。一时一刻也不放松,用常态化的好作风赢得群众的“好声音”。
坚持不懈“抓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在作风建设中,中央始终坚持抓大不放小,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具体问题入手,从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具体事情抓起,“紧箍咒”越念越紧,“除妖术”越来越细。实践证明,抓作风建设就应该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从”,敞开大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从具体问题入手、从具体事情抓起,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落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抓整改,才能顺民意、得民心。
坚持不懈“抓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管住人。”作风建设必须标本兼治,但治标更要治本,治标是为治本打牢基础、赢得时间。各地要总结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突出务实管用原则,尽量删繁就简,不求好看,但求有效,不图数量,但求质量,把那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坚持好、兑现好,让纪律约束在党员干部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教育活动有期限,作风建设无尽期。反对“四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切认为教育活动结束作风建设就可收兵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一切企图紧张一阵子就可放松一阵子的观念和行为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持之以恒较真发力,更好地转作风、改作风,我们才能始终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