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蔡是浦东新区最为快速城市化的地区之一。镇域内共有居民小区132个, 57个居委会,30多万居住人口的管理体量位居新区各街镇前列。针对社区建设的难度和挑战,镇党委政府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不断探索“镇管社区”新模式,实现了“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工作协同、管理高效”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镇连续五年获得“上海市平安社区”称号,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五好司法所”,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创新体制机制 社区事务齐抓共管
创新管理体制,由全权管理到政社合作。2004年前,北蔡镇社区建设和管理实行两级管理,由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两个社区管理中心分别管理北蔡社区和六里社区。随着社区建设和管理新的形势及需求的变化,2004年镇党委、政府结合北蔡社区发展的大趋势,决定实行直接管理。当年3月,撤销原来的两个管理中心,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其功能主要是服务,而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由镇职能部门直接承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管理幅度的不断增加加重了社区工作的管理难度。为此,2005年12月,党委、政府决定在北蔡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北蔡镇社区事务工作站,并办理了民办非营利企业登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社工站承担着三大职能,即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承接政府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相关事务;协助职能部门对居民区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和协调处理;居民区社区干事的招聘、教育、管理和考核。社工站的成立为政府剥离事项寻找到新的承接载体,为继续深化“镇管社区”模式做出了体制上的创新,从源头上填补了管理“真空”。从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新管理格局。社区事务工作站在各居民区下设分站,在居民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居委会共同负责小区管理。为便于小区管理,鼓励符合条件的社区干事在社区干事、居委会成员、党支部成员三者身份上交叉任职。
创建工作机制,由统一步调到分类管理。2004年镇党委对居民区实行直接管理后,为加强居民区间的相互交流,按地域将居民区划成四个片区,定期开展相互间的交流活动及片区内的居民活动。经过几年探索,在逐步调整完善基础上,又根据居住人群的特点将居民区分为四种类型,即高档商品房、混合型居民区、动迁小区、农民动迁小区,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类考核、管理与指导的工作模式。首先,突出考核重点。2007年起,党委政府提出了高档居民区以精神文明创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为重,动迁小区以安全稳定、民生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等分类考核要求,并结合镇党委、政府全年的工作重点,对班子建设、文明创建、社会稳定、居民自治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其次,配强社区干事。社区干事的素质强弱、能力大小、态度好坏将直接影响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社情民意的收集及居民对基层政府的满意与否。在社区干事的招聘、分配中,针对不同类型居民区工作的需求,实行分类配人,以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再次,指导有的放矢。为满足居民需求,加强居民间的融合,增强居民对基层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挖掘、培育,指导居民区开展了“大华文化艺术节”、“锦华邻居节”、“香溢亲子乐园”、“南新青苹果乐园”、“情满夕阳红”等系列特色创建活动,创建了一批特色项目。在高档商品房小区,探索建立QQ群、开设居民区微博等工作模式,指导试点居民区运用好、发挥好新媒体作用,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及民意的收集、受理。在农民动迁房小区,探索农民市民化课题,发挥镇市民讲师团等各类群众文化团队的作用,在观念上加以引导,鼓励农民放下锄头拿起笔头,逐步向新市民转变。
培育民主氛围 构建充满活力新城镇
共治管理,让民作主。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不断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机制。2006年底,鉴于社区难点问题的发现、采集、反应、处置等缺乏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在大量的征询和调研的基础上,2007年1月镇层面出台《关于建立北蔡镇社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北蔡镇解决社区难点问题的工作意见》及《北蔡镇关于建立社区居民事务协调小组的实施意见》,并建立社区管理联席会议平台,以镇长为联席会议的召集人,成员由镇职能部门和驻区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畅通信息渠道、整合资源、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信息发现及反馈网络,形成随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快速处置反馈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居民区难点、热点问题。居民区层面相应成立由社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1+3”居民事务协调小组,由居民区党组织牵头,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参与,加强对居民区事务的处理和协调。居民区自行能处理解决的问题通过“1+3”平台解决,居民区层面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上报至镇社区管理联席会议协调解决。自镇网格办成立后,需镇层面解决的难点问题由网格平台派单至各职能部门处理。通过工作机制的创新,镇、居层面协调平台的搭建,加快了我镇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共商机制,应运而生。随着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结合社区工作的实际情况,2009年起“1+3”社区管理机制逐步向“1+5”社区管理机制转变,社区事务工作分站和社区警务站参与进来。2011年,拓展至“1+X”社区共商共议机制,将社区单位和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纳入其中,从而进一步扩大基层组织参与的参与面,提高构建和谐社区的能力。“1+X”社区共商共议机制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社区单位为依托,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公共利益为纽带,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对于涉及到社区内重大事项、突发事件的处理、重要工作的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小区文明建设、小区安全稳定、小区环境卫生等要求居民区党组织积极牵头协调、组织实施;业委会换届选举、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等积极指导、有效监督,相关社区单位、组织主动配合、履行职责,通过“1+X”社区共商共议机制的有效运作旨在建立起一个组织和谐、文化和谐、利益和谐、人际和谐、环境和谐的北蔡社区。
居民自治,亮点频出。通过念好一本经(《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搭好一个平台(民主管理平台)、建立二个机制(《北蔡镇关于深化居民区建设和居民区民主自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居民联系的实施意见》)、规范三个会(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规则)、完善四本台账(《居民委员会印章管理登记簿》、《居委节假日值班记录册》、《居民委员会工作记事》、《居委员主任接待记录册》),营造了良好的基层民主自治氛围。同时,通过发挥志愿者、楼组长、居民代表等几支队伍作用,提升了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政府从为民做主逐步向让民做主转变。如小区晾衣架、无障碍通道、休闲椅安装等实事工程,严格听民声、纳民意、再实施民主决策程序。又如某个早期动迁小区成立之初,脏乱差现象随处可见。对此,居民区决定从居民的素质教育抓起, 成立了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市民学校,通过开展讲课培训、参观学习、主题研讨、征文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自治共治的热情与能力。不但小区面貌换然一新,更提升了居民的高雅艺术情操,由居民自编自演的《艾南我的家园》、《健身广场真闹猛》、《小区和谐换新装》等歌曲在小区广为传唱。市民学校还组织了“捕捉闪光点”采访小组,深入楼道、家庭,把小区内的好人好事编成快板“助人为乐的徐伯伯”、“文明养狗朱阿姨”等,用身边的人和事寓教于乐,在活动中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和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