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贵州镇宁朵卜陇乡:变“上访带头人”为“致富带头人”

2014年08月26日16: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贵州省镇宁自治县朵卜陇乡,王二河水库的清风轻轻吹拂着库区松林,初夏和煦的阳光缓缓洒在林间养殖场上,鸡鸭鹅正成群结队地到处觅食,嗄嗄作响,工人们正在砌砖垒圈,一片热闹忙碌、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伍应洪一边默想着新的家禽养殖场规划,一边感慨地说:“我现在养了1万多只鸡,还要扩大规模,多建几个养殖场,争取早日发家致富,把前几年上访浪费的光阴补回来!”

一、基本情况

朵卜陇乡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北面,辖11个行政村58个村民小组,共3895户14260人,汉族、布依族、苗族、仡佬族、黎族等各民族杂居其间。交通便利,拥有南北、东西两条公路网,实现村村通公路。水资源极其丰富,龙宫风景区下游河流由北向南、木啷河由东向西汇集于境内王二河水库,全年降雨充沛、水源稳定、土壤肥沃、植被茂盛。

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该乡于2004年建成集灌溉、发电、旅游综合性资源为一体的王二河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容量近1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5万多亩,涉及移民3千余人,人均耕地减少到0.38亩,且大都为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库区移民做出极大牺牲。由于移民数量大、历史问题多、利益纠纷复杂、不合理诉求较多,使各种矛盾相互缠绕、相互反弹,化解了一件,又冒出来一件,令人难以举措,防不胜防。当地党政干部下村做工作,给群众讲政策、讲法律,都收效不大,有些移民户干脆避而不见,还有些移民户私下“串通”,抱成一团,推举出几个“带头人”,连年到省赴京上访。如何有效、彻底地破解这一难题,是考验当地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提高执政能力的一块试金石。

二、具体措施与成效

(一)变口号为行动,把矛盾化解时刻贯穿于日常工作中

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针对移民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组成5个工作组,对移民问题突出的梭马、张旗、永安三个村存在的突出矛盾纠纷进行多次全面的清理排查,对排查出的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处理、包协调处理、包督办督查、包教育稳控,做到“排查一件、化解一件”。

乡领导经常入村现场办公,变“上访”为“下访”,始终关心移民群众生活,重视移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帮他们出点子、谋出路,并大力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及时作正确的宣传和引导。

(二)以情感为纽带,用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

这里的山区群众勤劳、朴实,普遍文化素质低,看重感情和义气,但又十分倔强,有时还很“顽固”。长期以来,山区群众的“金窝银窝当不得自己的狗窝”思想和族居、群居观念根深蒂固,他们讲政策、讲法律,但更讲感情。乡党委、政府静下心来认真分析、总结,决定先与群众建立好感情,以感情求突破。

为此,乡镇干部不怕苦,不怕累,成天早出晚归,爬山涉水,进村入户,挨家挨户走访,“拉关系”、建感情,耐心劝说。有时半夜三更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或有意无意的“刁难”电话,不管事大事小,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山路崎岖,分管领导都会带着相关干部立即赶到村民家中,尽心尽力地为他们解决困难。经过这种真心为民、持之以恒的坚持,事态慢慢有了松动,有些群众对自己的行为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在态度上有所转变。村民李某某告诉乡干部:“本来我们是有意回避你们的,看来你们是真心关心老百姓,我也很感动,以后我会帮你们去劝劝乡亲们不要闹事”。

(三)变输血为造血,切实提高移民群众的收入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尽管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但移民一时难以适应,没找到好的发展路子,遇到困难就向政府伸手要钱,时间久了次数多了,终究不是办法。在积极协调下,水利综合部门明确要求施工单位尽量吸收移民参与工程施工和管理,增加移民的劳务收入,结合移民提出把整治后的坡耕地改为茶园、果园的要求,为移民整治坡地,新种上茶树苗、果树苗,并要求承建方对每个标段工程增加两年的管护期,待工程整体验收合格后移交受益村寨管理。村民王家宁、韦国典、韦正辉讲:“我们在工地上一天有六七十元的收入,在茶园除草施肥的妇女们一天也有三四十元的收入。刚开始我们要老板天天结帐,后来自己都嫌麻烦了,干脆个把月结一次,有政府在,我们不担心拿不到工钱。两三年后茶园能采摘了,我们村人均收入可增加400元以上。”

(四)抓重点找关键,以点带面化解上访难题

村民伍应洪曾是朵卜陇乡有名的“上访带头人”,前些年,由于移民安置方面的矛盾,曾组织部分移民到省赴京上访。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伍应洪等“上访大户”虽然“胡搅蛮缠”,但普遍头脑灵、点子多、能做事,有一定的带头和组织能力,如果能将这些优点正确转换,就能打开化解矛盾的突破口。

通过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引导,他们逐渐不再“等、靠、要、访”,而是积极自谋出路、自主创业,养殖业、种植业在这期间蓬勃发展起来。伍应洪也变问题为机遇,在党委政府的鼓励与支持下,办起了养殖场,最多的时候养了1万多只鸡,年收益高达5万元。现在,他已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在朵卜陇乡,和伍应洪有着同样经历的人还有很多。如张旗村的李登富、簸箕村的周永秀、韦政富等,他们都曾经因为移民安置等矛盾纠纷问题加入过“上访”的大军,现在,他们都通过养殖、种植、做生意等各行各业发家致富,并带动身边的人息诉止争、干事创业,成功完成了由“上访带头人”到“致富带头人”的“转型”。

三、经验与启示

启示之一:要做到统筹兼顾

水电移民搬迁安置是集自然、社会、人文、经济、地理环境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等特点,正因为如此,移民及移民群体具有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反弹性)。移民搬迁安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矛盾隐患,说到底就是移民的利益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稳定问题也随之解决。移民利益问题不能简当地理解为多增加或减少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要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尊重移民的主体意识、人权意识等政治层面和经济层面的高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启示之二:要做到宽严相济。

在处理库区移民矛盾时,适当的宽容也是促进感情、化解矛盾的重要因素。群众由于对政策和法律法规不了解或不理解,一时出现过激行为的也很普遍,如果都一一追究,势必激发矛盾,不利于整个移民工作。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要注重分寸,只要没有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都视为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教育,不使矛盾升级。同时,在办理各类服务事项时,只要不违法违规,能放宽的就放宽,能照顾的则照顾,从速从简,讲求实效。

启示之三:要做到找准关键。

移民群众有一个普遍的心理:如果房屋拆了,土地没了,干部说话不算数了,那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因此,他们频繁上访的“原动力”无非就是基于对未来生活的不安与恐惧。朵卜陇乡正是找准这一关键点,集中发力,使“上访带头人”一跃而变为“致富带头人”,不仅成功瓦解了“上访大军”的“组织结构”,而且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树立了干事创业的信心,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道路,从而抛开顾虑、致力发展,既从根源上成功化解矛盾,杜绝上访现象的发生,又促进了村域经济的发展。

分享到:
(责编:秦华、乔业琼)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