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徐州丰县梁寨镇:实施走村串户工作法 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

2014年08月26日15: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丰县梁寨镇党委坚持“能改的马上改、能做的马上做”,全力实施“走村串户”工作法,积极探索基层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新途径,走百村、进万户,察民情、解民忧,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收到了干部接地气、群众纾怨气、社会扬正气的良好效果,干群关系显著改善,社会治安显著改观,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一、主要做法

走村串户是我们党基层工作的优良传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梁寨镇党委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把传统工作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有效嫁接,把做好群众工作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有机衔接,赋予走村串户工作法新的内涵和形式,把群众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网络万户。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组织全镇机关(站、所)148名干部包村驻片,每人包挂联系100多户农户,实现了对全镇20个行政村、15137户居民的联系全覆盖。镇党委管理包挂干部,包挂干部联系包挂群众,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链接的网络。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包挂干部落实到群众,群众的诉求通过包挂干部反馈到党委政府,推动了各项工作由相对封闭向有序开放、单边灌输向双方互动转变。

卡连民心。镇统一印制“民情连心卡”,正面印着干部姓名、手机号和联系点,发放到全镇所有居民手中。同时印制了1.8万张为民服务明白纸,上面印有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分工及电话、为民办事项目及办事负责人的电话、流动服务车的下村服务时间等内容,每户一张,贴到家里最醒目的地方。群众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都可以随时拨打电话咨询求助。接到孤寡家庭、特困家庭、留守家庭和老弱病残的求助电话,镇机关工作人员就会主动上门服务。一张卡片承载党委政府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干部拿在手里感到责任沉甸甸,群众拿在手里觉得心里热乎乎,成为党群、干群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日记民情。镇机关干部随身带着民情日志本,记录走访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帮扶办法、对全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走访结束后,及时撰写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对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提交镇党委。截至目前,全镇机关干部撰写民情日记、心得体会4万多篇,汇集群众建言献策1036条,形成调研报告367篇,较好地掌握了群众面临的困难,增强了帮扶群众的针对性,促进了党委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电子建档。梁寨镇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镇日常管理工作,在全省乡镇率先筹建民情信息动态管理服务系统,具备数据管理、工作跟踪、网络传输、监督评估四大功能。系统投入运行后,镇领导班子可以全面了解全镇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时检查机关干部的工作进展,客观评估走访工作的成效,为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奠定了基础。

流动便民。整合全镇服务资源,抽调司法、民政、劳保、农技等工作人员,开通流动便民服务车,通过定点巡回服务、错时提供服务、集市集中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流动服务车开通以来,为群众现场办理便民服务360余件,发放社保、医疗、计生、实用技术等宣传材料4.5万余张,开展各类技术辅导480余次,发放支农贷款160余万元、各类救助52.8万余元,办理一卡通600张。流动便民服务使过去的“群众围着政府转”转变为“政府围着群众转”,大幅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效能。

为防止失之于虚、失之于浅、失之于偏,活动伊始,梁寨镇党委政府即按照常态化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完善推进和保障机制。一是加强领导。镇成立走村串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指导和考核。书记和镇长率先垂范,分别包挂联系100多户群众,走百家门,帮百家忙,办百家事,以实际行动为机关干部树立了榜样。二是加强引导。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活动开展情况,刊发干部的民情日记、帮扶群众的好做法,使党员干部学有标杆、赶有榜样。在镇中心设立2个40平方米的液晶大屏幕,及时宣传正反两方面典型,使党员干部“照镜子”有比较、“正衣冠”有参照。三是加强督查。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走村串户工作进展,不定期抽查民情日记,印发《梁寨镇民情工作简报》;安排人大代表巡访督查,每名人大代表负责监督7—8名包挂干部;每周通报情况,每季一小结,半年一总结,推动这项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四是加强考核。注重统筹结合,把走村串户与各单位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结合起来,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干部工作,对表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进行问责。

二、初步成效

活动自2013年5月开展以来,梁寨镇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党员意识得到加强,党性修养得到提升,群众观念得到增强,干事创业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有力地促进了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基层群众信访不信法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群众相信“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和矛盾就到镇里上访。梁寨镇机关处理群众上访问题的传统做法是被动应对、坐堂行医,不仅镇里正常的工作节奏时常被打乱,甚至影响到全镇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书记王磊调研发现,群众上访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不了解政策法规、沟通不畅、相互误解造成的。镇党委决定变被动为主动,组织机关干部带着责任下去、迎着矛盾上去,走村串户,深入做好群众工作,了解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群众诉求畅通了,情况问题说明了,政策法规说透了,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疑难杂症和信访积案被一个个解决,多年来困扰基层的群众上访难题就这样被破解了。镇38名农口改革落聘人员在走访群众的过程中自身也受到了教育,不仅没有一个人赴县级以上上访,而且把串联上访的信息及时向党委报告,起到了上访预警员的作用。

2、变群众找我办事为我主动为群众办事。长期以来,镇机关干部与群众主动联系较少,群众与干部也不熟悉。群众到镇里办事,不知道找谁,更不了解办事程序,办事难的现象普遍存在。梁寨镇党委组织机关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农户家庭、来到群众中间,主动帮扶,下沉服务,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等待“零时间”、群众办事“零障碍”。现在,全镇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普遍增强,只要接到群众电话,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应答,能解决的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主动协调帮助解决,真正做到了群众困难有人帮、疑虑有人解、事情有人办。市教育局挂职干部张焰,包挂梁寨村103户群众,在走访过程中发现5组村民梁后远老两口生活困难,至今仍住着危房,主动从家里拿出1万元,在镇领导的支持下帮助老人拆掉了危房,建起了新房。

3、变扑明火为消暗火。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化解方法是在矛盾公开显现、甚至激化后党委政府才介入调处,这种事后处理的方式虽然起到灭火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梁寨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组织机关干部深入群众,靠近源头排查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了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促进了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社会和谐。截至目前,全镇共排查出社会矛盾156件,介入受理156件,调处成功124件;梳理问题1827个,办结问题1530个,不仅解决了一些沉疴顽疾,而且使许多矛盾在爆发之前就化解了,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遗留、矛盾不上交”。大学生村官潘俊豪在走访群众时发现,石桥村包楼东队村民李现涛和闫峰两家因道路走向发生争执,立即深入实地察看详情,多次走访两家沟通调解,最终以地换路化解了纠纷。

4、变一岗单责为一岗多责。基层行政机构工作岗位是根据经济社会管理需要设立的,工作人员履行各自职责、做好份内之事是一贯做法。梁寨镇党委根据工作需要,在保持原有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实行包挂责任制,组织机关干部包村驻片,承担更多的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发展经济等责任。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等垂直派驻机构积极响应镇党委号召,主动参与包挂、走访活动,在转变作风、改进服务的同时,把群众期盼作为努力方向,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形成了全镇机关人人谋发展、个个做贡献的强大合力。丰县农村商业银行梁寨支行行长李汉明走访挎庄村群众后,为村庄道路建设而上心,自己拿出一个月工资2200元,发动员工捐了1000元,从县行争取了3万元,帮村修建了一条沙石路,解决了挎庄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经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梁寨镇70项重点工程稳步推进,34项工程顺利完工,镇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镇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入全市20个重点中心镇创建行列。

三、几点启示

1、只有换位思考,才能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做群众的贴心人。对群众的态度既是党员干部“三观”的体现,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梁寨镇党委注重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百姓情怀,通过实施走村串户工作法,在全镇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全镇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作亲人,站在群众立场考虑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现在梁寨的群众对干部赞美有加:“过去有事找干部难,现在可好了,镇里的干部天天和我们在一块,帮助致富解难事,俺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干部”。

2、只有与群众面对面接触,才能真正体察民情,把为民办实事办好办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改变坐在办公室学文件、听汇报、看材料的工作习惯,走出机关、走向基层、走进群众,放下“架子”、抹开“面子”、扑下“身子”,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联系,和群众拉家常、交朋友,让群众在遇到困难和困惑的时候,想得起干部,找得到干部,靠得住干部。梁寨镇的实践证明,只有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会民生疾苦,才能发自内心地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使密切联系群众落到实处。

3、只有集中民意,才能凝心聚力,使党委政府决策得当并落实到位。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快发展步伐,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拜群众为师,把尊重民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发展实际、更加贴近群众的需要。只要群众的意愿得到尊重、群众的利益得到维护,就能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赖,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干群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4、只有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并使之制度化长效化,才能使党委政府工作植根群众扎根基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在继承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创新思路,丰富形式,充实内容,不断提升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着眼于群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重点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联系群众、组织管理、目标考核等一系列制度,确保群众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党的群众工作常做常新、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梁寨镇党委明确表态的今后努力方向,也是梁寨镇党委实施“走村串户”工作法给予我们的又一有益启示。

分享到:
(责编:秦华、权娟)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