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常州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级机关作风办”)针对涉企涉民的50余家窗口部门,连续4年每年集中利用9月份一个月时间,以网络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网上民调”活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动因:“触网访民”弥补监督空白
一是传统模式民意体现不够。近年来,积极探索构建了市级机关作风建设“423”监督模式,即:建立专项督查、联动监督、常态考核、实时评价“四位一体”监督机制;聘请100名监督员、23名察访员“两支队伍”;形成7个辖市区监督点、作风办、监督员“三点联动”,基本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监督,但与当今社会利益多元化、经济发展新形势、群众需求期盼值还有一定差距。
二是新的形势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省、市委改进工作作风制度规定的贯彻实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纠正“四风”问题等等,对机关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提出了新要求,人民群众民主意识、法制意识日益增强,也给机关作风的监督模式、监督机制、监督实效等提出了更高标准。
三是机关“通病”难以动真碰硬。由于人情网、关系网复杂,很多监督察访活动还没展开,说情打招呼就随之而来,给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监督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同程度存在监督人员放不下面子、监督工作打不下“板子”现象,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群众监督太难的“结”始终成为提升机关作风效能的“老大难”问题。
四是“网上民调”补长监督短板。实施“网上民调”,较好避免了机关部门“既是选手,又是评委”的双重身份和人为因素,增强了作风建设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像一双无形的眼睛,始终监督着机关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市级机关拉响了作风建设警报,起到了警钟长鸣、晨钟暮鼓作用。
做法:高点定位旨在问需问策
实施“网上民调”,旨在找到找准深化机关作风建设的“镜子”和“靶子”,征求意见、了解情况、查找问题、组织整改,推动市级机关进一步转观念、改作风、提效能,努力打造基层满意、企业满意、群众满意的政务环境。
一是精心实施。科学编制预案,紧扣部门职能,确定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有窗口或自身设有服务大厅的市级机关部门作为民调对象,重点突出“服务态度、依法行政、业务素质、政策执行、工作流程、办事效率、收费情况、廉洁自律”等8个方面调查内容。实行“两级联手、六网联动”,扩大知晓面、提升参与率,组织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特邀监督员、察访员、辖市区7个监督点向企业、乡镇和基层群众等发放告知函5000余份,并在《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广泛宣传,依托市政府门户网、中国常州网、中吴网、党建网、机关党建网和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网等6个网站同步开展。
二是梳理反馈。本着原汁原味、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针对社会各界提出的群众利益诉求还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解决,少数窗口工作人员态度冷横硬推,政策程序解答不清、告知不详、来回奔波现象,执法不严、自由裁量、收费欠规范等意见建议,梳理归类成群众诉求、服务态度、政策执行、工作效能、依法行政等五个方面,逐条进行反馈,逐项研判分析,督促列表整改,并形成专题报告,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是立足长效。将有效解决“网上民调”反映的问题作为联系群众、改进服务、优化环境的有力抓手,能解决的当即给予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制定方案、形成合力逐步解决,因法律法规等因素不能解决的给予解释,确保企业、基层和群众所需所呼所盼得到有效落实,并以整改落实为新的起点,举一反三、抓点带面,确立每年9月为“网上民调月”,同时将民调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考评,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成效:“网上民评”助推作风转变
实践证明,“网上民调”是发展民主监督的有益探索,体现了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困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廉政建设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是接通地气。“网上民调”为机关和基层、政府和群众架起了沟通桥梁,畅通了群众反映意见、表达诉求的渠道,使政府机关能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群众意愿,听到群众呼声,改变了以往机关工作主要靠上级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的传统模式,从而促使机关在积极对上负责的同时,自觉、主动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真正做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相一致,4年来共有7.3万余人次参与,累计征集各类意见建议8大类525项8642条,9位市领导16次批示肯定,群众参与民主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是主动作为。毛泽东同志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网上民调”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倒逼机关各部门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接地气、访民意、聚民智,群策群力,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内部监督,90家机关单位主动在新闻媒体、部门网站公布监督电话,设立领导信箱、作风专栏等,进一步接受社会监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对标找差距、高标抓整改,切实把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落到实处,实现了被动参与向主动革新转变。
三是着力整改。社会各界对机关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视角评价,热点难点问题被集中释放,针对各类尖锐而中肯的意见建议,逐一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单位结合自身职能,专题分析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责任分解,列表整改落实,市级机关作风办对各部门整改落实情况加强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整改率、回访率达100%,进一步促进了机关作风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意识不断增强。
思考:民调活动引发的启示
“网上民调”构建了网络政府与群众互动平台,实现了更广泛的群众联系,既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也是机关作风建设工作的创新尝试,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启示。
一是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网上民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通道监督机制,弥补了传统方式沟通时间长、成本高、有顾虑等缺陷,充分利用网络直接性、互动性、即时性特点,既让政府能更广泛收集民意、汇集民智,又极大缩短了和百姓之间的沟通距离, 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是传统监督方式无可比拟的。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掌握各方面诉求,不但有利于发挥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更加促进广大公务员必须在效能提速、服务提质、形象提升上下硬功夫、苦功夫,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更加规范透明履职。
二是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就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从管控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虽然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提出多年,但个别机关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仅没有提高,诚信甚至反而下降,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民调”这一有效途径集民需、聚民智、汇民意,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狠招、下猛药、啃硬骨头,为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网上民调”活动呈现了“三增一减”现象,参评人数激增、综合满意率递增、表扬性意见明显增加、批评建议类意见相对减少,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贯彻有力,较好实现了思想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改进、投资环境改善,网上访民意、网下解民忧做法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好评。此项工作先后得到10多位市领导批示肯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倾听民声、集聚民智,在全市逐步构建起集日常信访投诉和网络舆情采集于一体的全覆盖、立体式、动态化互动机制。
三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多元化利益群体的形成,相应出现了多元化社会群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如果社会群体和政府之间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群众诉求得不到有效申诉,则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网上民调”活动使各级领导更直观地了解社情民意及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各项决策也更具有可行性,真正把让人民满意的标准高悬头上、牢记心上,把解决群众困难、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人民期盼体现在行动中,从而有效地凝聚汇集各方面力量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较好地体现了“减压阀”、“调节器”功能,进一步密切了联系、增进了感情、推动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