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继进入“整改落实”阶段。这一环节能不能整治问题、改进作风,是检验活动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衡量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准。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整改落实,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只有收好“整改落实”这个口,在真改中整改、在整改中真改,才能善始善终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
整改要真改,态度必须要端正。心态决定状态,如果整改的心态不正,那就很难进入真改的状态。党员干部只有认识上到位,态度上端正,整改才能有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的自觉,整改才能有喊出“从我改起、向我看齐”的底气。
整改要真改,问题必须要找准。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整改必须要聚焦这“四风”顽疾,一条一条分析,一项一项研究。通过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使整改能对准焦距改出成效。
整改要真改,行动必须要抓实。群众看干部,不光看你怎么说,关键看你如何做。针对存在的“四风”问题,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实打实的行动,把重心放在真改上,把功夫下在落实上。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用真改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真心拥护。
整改要真改,群众必须要参与。作风有没有真转变,干部有没有受教育,群众看的最清楚,心里想的最明白,他们对此最有发言权。只有把整改的内容、目标、时限与责任等情况,及时向群众通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与评判,才能杜绝党员干部在整改上打折扣,在真改上搞变通。
整改要真改,监督必须要跟进。作风问题往往是积弊甚久、渐演成习,常常是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这就告诉我们,根除作风积弊监督不可缺位。通过从严监督,对整改方案不完善的要坚决返工,对整改结果不满意的要推倒重来,力求整改环节不虚、不空、不偏,努力推动作风建设迈向常态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