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福州市委组织部:“四个万家”打通群众路线

2014年08月25日11: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福州市委部署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办万家事、解万家忧”活动。这一活动着眼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接地气,深入基层交朋友,为群众送温暖、办实事,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2013年6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福州市委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不等不看,积极跟进,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明确提出要把“四个万家”活动作为优良传统来传承弘扬,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来推进,并贯穿活动始终。市委全面部署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干部下基层近51.7万人次,建立各种挂钩帮扶联系点4.98万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央视《新闻联播》等中央主流媒体先后多次介绍我市的相关做法。

一、背景与起因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更加复杂,群众利益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和复杂局面。新形势下如何为群众办实事,才能让群众满意?为什么有的事情看起来做得很好,群众还是不买账?面对这些问题,福州市委顺应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倡导并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推动党员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察民情、解民忧、办实事,改进工作作风,创新实践党的群众路线。20多年来,“四个万家”活动在榕城大地蔚然成风,实践也证明: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四个万家”所蕴含的本质和体现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加凸显出重要意义,是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法,且符合当前中央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

二、主要做法

“四个万家”作为促进我市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市委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四个万家”活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创新拓展联系服务群众的内涵外延,着力解决好“四风”突出问题,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还专门下发《关于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持续深化“四个万家”活动的通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努力构建直接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1.进万家门,健全完善联系基层群众机制。建立党员干部蹲点、驻点、挂点“三位一体”的直接联系基层群众机制,把扎根群众作为立身之本。广大党员干部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下基层,围绕全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切的热难点问题,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市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蹲点不少于10天,县处级领导干部每季度下基层蹲点不少于一周;县(市)区科级干部每人至少挂钩联系1个村(社区、企业、学校、社团),每周至少1次到驻点基层单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完善各级机关干部挂点制度,每半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15天。同时,广泛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和县乡干部走村入户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把村、社区走“透”,包村干部把所有农户走“透”。全市42840名各级党员干部走访了2196个村,走访农户849933户,实现走访村全覆盖。

2.知万家情,健全完善吸纳民意机制。建立“民意收集—民意分析—民意办理”的吸纳民意机制,把倾听群众意见、关注百姓诉求作为下基层的首要任务。一是建立民意收集制度。积极推广“兼职委员”、“党代表工作室”、“民情日记”等做法,全面及时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置意见箱,开通福州新闻网“民意信箱”等形式,畅通普通群众发表意见、反映问题的渠道,引导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市委教育实践办专门下设了信访督查组,负责处理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并做好反馈工作。二是完善民意分析制度。各级党委和市直部门党组(党委)每月召集一次社情民意分析例会,汇总、分析、研判本地区本部门的重要社会动态、基层单位和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落实民意办理制度。市委教育实践办及时研究出台了《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建立群众意见建议办理督查机制》,并联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征求到的667条意见建议,进行认真分类梳理登记,并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期限,以督办件形式发放至各责任单位,要求各单位“一把手”亲自牵头,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办理方案并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各单位各部门普遍建立民意办理台帐,实行销号管理,定期通报各类意见、问题整改情况。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梳理出各类可整改的意见建议11037条,已整改6853条,正在整改4184条。

3.解万家忧,健全完善纾解民困机制。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解决群众所急所忧作为行动信号。一是结对帮扶交民亲。开展以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帮扶生活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帮扶困难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帮扶”活动,努力做到工作作风群众满意、帮扶方式群众满意、服务内容群众满意、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县(市)区,结对帮扶3个村(社区、企业),帮扶5户以上贫困户;县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街道),结对帮扶2个村(社区、企业),帮扶3户以上贫困户;其他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方式与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结对帮扶。二是下访接访解民忧。市领导带头开展大接访工作,着力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每季度集中赴挂钩联系县(市)区开展联合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2个月至少安排1次接访,其他处级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访,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随时接待群众来访。采取开门接访、联合接访、主动约访、带案下访、上门回访等方式,推动“案结事了、三级终结”。三是兴办实事惠民生。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力抓紧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的,也据实说明情况,并努力创造条件予以解决。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营造宜居环境,内河整治工程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在着力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推动三年基本完成247片、2048万平方米的旧屋区改造任务,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4.办万家事,健全完善惠民长效机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标准,以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为基础、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健全完善充分体现民生优先的惠民长效机制。一是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市、县(区)领导班子成员针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每年撰写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决定和实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活动、工程项目等之前,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民意,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切合客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二是落实现场办公制度。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市级领导干部每季度至少1次、县(市)区领导干部每月至少1次下基层现场办公,并把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现场办公的重要内容,狠抓落实,兑现承诺,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三是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加强市民服务中心和市、县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构建便民服务网络体系,拓宽便民服务渠道。落实简政放权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削减审批环节、简化前置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行授权窗口即收即办。

三、实践成效

“四个万家”活动作为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行之有效的载体,通过引导干部下基层,帮助基层解决一批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化解一批影响和谐稳定的社会矛盾,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改进了服务方式。“四个万家”活动直接把党员领导干部推向为民服务第一线,改变了以往“坐等群众上门”等单调被动的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民需导向、直面基层的综合性服务帮扶体系。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间接服务”为“一线服务”,变“处理线条单一问题”为“解决群众各种难题”,让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既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也提升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通过“四个万家”活动,福州市90%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在市、县行政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市(村)民服务中心实现了集中办理,当场办结率72.3%,群众满意率99.99%,实现群众办理事项“零障碍”。

二是推动了作风建设。坚持把改进作风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四个万家”活动的重要着力点,贯彻“敢为、能为、有为”,大力整治庸懒散,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力打造风清气正、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我市成立“福州发布”政务微博群,构建各类政策、资讯互通共享的网络新平台,先后有4批104家单位(市直单位、县市区、媒体)加入政务微博圈;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网络联网、业务联动,推行市政府领导定期赴行政服务中心现场办公制度,确保行政审批15天内完成,推动第二轮简政放权工作,拟保留市级行政审批项目91 项,上报行政审批项目62项,调整行政审批项目166项,取消及暂无业务的行政审批项目10项,下放行政职权项目48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深化“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精神,要求各地区学习借鉴永泰县整治“走读”、马尾区整治“吃空饷”工作的经验做法,在推进整改工作中出台相关制度,狠抓落实;积极开展配偶(或子女)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调整工作;加大“会所中的歪风”整治力度,针对摸查甄别出的10家会所(餐馆),改变2家私人会所经营业态,面向公众开放,关停整治8家公园内高档餐馆。

三是转变了执政理念。“四个万家”活动抓住了“为民服务”这个关键和根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转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途径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党组织由传统的权力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引导、示范和组织方式,党员干部也树立起了“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把责任留给自己、把权力留给群众”的服务理念,使党组织和党员的社会定位实现了向党的宗旨的回归。20多年来,市里每年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安排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近两年总计完成达156项。去年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就集中开展了5批次的联合大接访,各级领导干部521人共接待群众来访490批1363人次。

四是夯实了基层基础。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升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总结推广“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农村“168”等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47期,培训12031人,实现培训全覆盖,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组织266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跨设区市、跨县(市)区、县内跨村的形式,进行异地挂职锻炼;抓好村(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拓宽村党组织带头人来源渠道,目前已培养349名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干部;摸排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为245个,目前已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93个;有效整合基层党建资源,推动100多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订结对共建协议,3.3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到居住社区登记并参与活动,报到率达96%。

四、经验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把握改革发展这一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也必须紧扣发展这个大局来推进。坚持以“四个万家”为主要载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下基层、惠民生、抓项目、促发展中建功立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践证明,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级党组织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普通党员干部的愿望和广大群众的期待有机结合起来,在下基层活动中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全力推进福州新区开放开发、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打造实力福州、活力福州、魅力福州。

启示之二:必须突出转变作风这一重点。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长期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发扬“榕树精神”和“钉钉子”精神,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优良传统,全面推广“一线工作法”,推进领导干部深入群众“面对面”、职能部门为民办事“实打实”,形成了人人重实干、事事讲落实、层层抓推进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在作风建设中发挥好领导干部示范表率和先进典型标杆引领作用,切实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才能以优良党风政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聚集发展正能量、形成创业精气神,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

启示之三:必须坚持群众满意这一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坚持真开门开大门搞活动,从制定方案到征求意见,从通报活动进展到整改落实情况,都积极邀请群众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提高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多办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才能真正把活动办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启示之四:必须抓好制度建设这一关键。建章立制要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通过制度保障使联系服务群众具体化、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拓宽服务思路和途径,提高服务实效和群众满意度。当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把中央、省委要求,地方实际需要和好的经验做法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体系。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执行制度没有例外,用好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切实解决“四风”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把一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分享到:
(责编:秦华、权娟)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