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干部选任上存在超编制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超范围分设党政职务,随意按年龄划线乱调整配备干部和违反规定程序乱进人的“三超两乱”现象,严重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加重政府负担,更会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干群关系,影响干部工作的公信力。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些地方对治理干部“三超两乱”工作排出了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但是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在具体操作时,搞起来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通过新增、新批部门机构的方式进行“内部消化”,有的只抓下面治理而不抓上面治乱,有的只满足于集中整治、临时突击而忽视建立健全干部选任及监督的长效机制,凡此种种,都是在糊弄应付,是变异了的“以乱治乱”。
应该说,“三超两乱”不是哪一个地方独有,也不是短时间内才出现的,而是在我们党员干部中长期存在且被忽视的一个腐败“毒瘤”。“三超两乱”的背后,通常都隐藏着“走后门”、“靠关系”,甚至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因此,严改“三超两乱”,是纯洁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更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题中之义。
要上下联动。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三超两乱”要取得成效,先要从省委、政府等领导机关开始,从上到下,上下联动,不留死角,从领导到百姓,都不能放过,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来哄骗百姓。如果让此问题继续存在,甚至变本加厉,则将失信于民。
要领导带头。干部带头,万事不愁。“三超两乱”,说到底,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是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发生了扭曲。故此,治理干部人事工作“三超两乱”,必须突出领导带头,主动向自己“叫板”,拿身边人“开刀”,绝不能只精简老百姓,而不治理领导及其身边人,尤其是领导亲属的要带头。减下来的可下基层,可到一线。要通过领导带头,让群众看到治理“三超两乱”的成效。
要动真碰硬。治乱需用重典。“三超两乱”之所以长期存在,因为涉及到诸多利益藩篱,不动真碰硬,只会让治理打折缩水甚至落空。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来进行,要敢于碰硬。对超编制限额、违反规定程序进入的人员,一律予以清退;对超编进人、违反规定程序进人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组织人事编制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律先免职再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绝不能打和牌、和稀泥。
要依靠群众。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开展干部人事“三超两乱”治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开门搞治理,有关治理工作的方案、程序、结果,要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吸引群众参与到工作中来、治理中去,鼓励群众举报、揭批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干部工作中的“三超两乱”现象,并将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了算。
要常抓长治。干部工作中的“三超两乱”,说到底,还是干部的作风建设出了问题。而作风问题,通常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治理“三超两乱”必须常抓不懈,要形成长效机制,绝不能一阵紧、一阵松。要将这个问题作为长期重点工作来抓,不能将严改“三超两乱”当成“一阵风”,必须将其视为政府工作中的“持久战”来打,才能巩固成效,防止“短期效应”,杜绝问题反弹、反复。
干部人事工作,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也关乎人心向背。治理“三超两乱”,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期望值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出不得半点差错,绝不允许“以乱治乱”。只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该项工作,才能以党风政风的新转变、干部队伍的新气象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