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章丘市枣园街道,有这样一伙人,他们懂技术、会管理、能聊天、肯办事,他们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啥都管”,他们就是“党建特派员”。
枣园街道积极开拓思路,选拔36名德、能、勤、绩、廉兼备的优秀机关干部作为党建特派员进驻各村,在农村经济发展、村级班子建设、民生工程建设等各个方面献计献策,全程监督各村村级事务管理,当好群众致富“引导员”、 村级事务“监督员”、 下村听事“知心人”,为民解忧“办事员”, 架起了一座座党与群众的“连心桥”。
群众致富“引导员”
枣园街道共有36个行政村,发展情况各异。36名党建特派员们在有针对性的调研后,结合各村实际情况、立足村情民意,指导村“两委”班子确立了每个村的发展思路。目前,在党建特派员的帮扶指导下,36个行政村已有29个村的5800多农户从事食用菌、肉鸡、猪、牛养殖和大葱、草莓、葡萄种植,带动起由50多人组成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农民群众再也不仅仅是“小麦、玉米轮着种”,丰富的养种模式使群众的收入大大增加。三田村积极推进支部“1+3”振兴村集体经济,申请资金4万元、村级自筹和街道补贴建起农资超市,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买到放心便宜的化肥农药。投资建设230亩的蔬菜基地,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万新村先后争取扶持资金323万元,整合规划大葱基地,建设万新大葱合作社,实行党支部成员与合作社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做到大葱优良品种、育苗移栽种植、供应肥料农药、技术操作规程、病虫害防控防治、机械化种植“六统一”服务,富硒大葱经包装销售走上高端礼品市场。组团发展、标准生产、品牌响亮,获利惠及全村并辐射周边4个乡镇,受益农户达4000余家。老百姓都高兴的说:“‘啥都管’就是好,带领我们往前跑!”
村级事务“监督员”
枣园街道历来重视村级事务管理,早在2009年创新实施了村级事务管理“四二三”工作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支持。近年,又实施了“特派员管村务”制度,村里各类会议的召开、村务政务公开、处结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都在街道下派“党建特派员”的全程指导和监督下进行,通过一系列的“阳光政务”和“阳光财务”的实施,全办事处36个行政村的民主管理工作变得日趋规范,群众无异议、干部一身轻,彻底杜绝了管理不规范、引发矛盾多的不良倾向。
下村听事“知心人”
只有听民声,才能知民意;只有知民意,才能解民难。“啥都管”的党建特派员化身群众“知心人”,每月8日雷打不动全部进驻所包村列席村两委会,听取和记录村两委干部的工作情况。建立“说事室”,认真接待每一名群众代表,悉心听取他们对村里各项工作的看法,有哪些难点问题没有解决,并将意见和建议分类记录在《听政记录簿》上,从而为百姓建立排忧解难的“数据库”。“自从村里有了说事室,不管有啥疑难事,只要去说说,就会有人接待和答复。这样打开天窗说亮话,真好。”王曹村65 岁的王庆平老人高兴地说。
为民解忧“办事员”
民情民意“数据库”每月10日上报包片领导参加的管理区“理政会”,党建特派员将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详细汇报,按照“能办到的这就办,难度大的定期限”的原则,对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一并拿出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方会诊,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解决方案在每月12日街道主要领导参加的“专题论政会”上分析研究和集体决策后,由党建特派员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解决问题。
目前,已累计救助特困户22户,为5户特困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对有大病和其他困难户进行临时性救助21次,将100户年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农村家庭纳入低保,将43户60人纳入了弱智困难户救助对象,让弱势群体真正共享发展成果。结合“民生水平提升年”活动,加大公共服务力度,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投资60余万元对敬老院的暖气管道、电路、厨房用具、门窗等实施改造提升工程。曹庄村的吕大爷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多亏了政府,多亏了咱那特派员,俺们这些老百姓,不管遇上啥事,再也不头疼了。”
(山东章丘枣园街道党建云平台供稿 王越 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