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大部分党员干部能够按照中央要求,实实在在地开展整改落实,但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单位和个人对查摆出的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进行“选择性”整改,不痛不痒的就改改,戳到痛处的就选择躲闪、逃避。
“选择性”整改表面上看,忙忙碌碌、热火朝天,但是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样的整改只是在表面上、细枝末节等无关实质内容的问题上做文章,对于涉及“四风”的根本性问题却不闻不问,顾左右而言他,甚至偷换概念欺骗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强调“洗洗澡、治治病”,就要做到标本兼治,但是这种选择性的治病可能连标都治不了,更不要说本了。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务必在实事求是上下功夫,切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剖析问题“入骨三分”。只有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才能药到病除,确保问题不再反复。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只管面上不顾里层,只看表象不触实质。要深刻剖析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看看精神上是否缺了钙,有没有得了软骨病,有没有政治上的变质,精神上的贪婪,道德上的堕落,生活上的腐化。要剖析宗旨意识是否淡化,如果搞不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脱离了群众,就失掉了力量的源泉。要剖析党性修养是否薄弱,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很多作风上的问题就是因为公私关系没有摆正而导致的。要查看道德品行是否滑坡,“三严三实”要求是党员干部道德品行的集中体现,“四风”问题的产生、反弹,都是缘于没有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只有这样剖析,才能触及灵魂,真正发现问题,以便于很好地解决问题。
整改措施“有的放矢”。在整改落实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前提,充分论证,制定实事求是的整改措施,有的放矢,不放过一个问题。对查摆出来的问题,不论是单位的、班子的,还是个人的,都紧盯不放,逐项逐条研究,明确整改方向,落实整改措施,实实在在看问题,不搞虚假动作。对整改事项、制度建设,都要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表,做到任务明、措施明、责任明。措施力求具体细致、易于操作,能量化的量化、该分解的分解,不搞不分大小的笼统安排。而且要督查落实到人头,确保不敷衍了事、不推诿扯皮,真正赢得组织的信任、群众的认可。
落实整改“破釜沉舟”。作风改没改,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明显。因此,整改落实不能靠闭关修炼、闭门造车,不能凭自我感觉,要“破釜沉舟”,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体验,把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不能给自己留后路。要对整改项目、目标、时限、措施、责任等进行公开,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希望改的地方做起。根据完成时限,可以解决的立行立改,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做好解释、创造条件整改。对已经解决的让群众把关、进行公开评议。同时,通过督导组、监督员、党员群众等进行多层次的监督,有效避免整改落实“瞒天过海”或不了了之。真正让群众看清改什么、怎样改、改得怎么样,通过群众参与,传导压力、增进动力。
整改就是要有一种“亮剑”的精神和勇气。只有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说道做到的诚心,才能真正解决存在的问题,除歪风扬正气,才能取信于民,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