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真开门、开大门,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是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
扩大群众参与面。扩大群众参与面,首先要在“广”字上做文章,要让各行各业的群众普遍参与活动,既有量的保证,又有质的要求,让参与群众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切莫打“擦边球”,“意思意思”、“点到为止”、“有形无实”。其次要在“全”字上做文章,要让广大群众全过程参与活动。意见听取要真听民声,切莫“自说自话”;开展批评要诚邀群众,切莫成为“右手击左手”,痛也一般般;整改问题要多问民计,莫以“关门决断”代替科学决策;整改效果要让群众评判,莫以自我感觉代替群众态度。
交给群众话语权。交给群众话语权,首先要消除群众的思想顾虑,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秋后算帐行为,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营造“说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宽松氛围,切实打破“寒蝉效应”,让群众敢说真说。其次要让群众说了有用,让群众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要“闻风而动”,立说立改,对群众意见一一作出回应;要去除“官气”,主动俯下身子,拜群众为师,向群众请教,从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妙药良方”,切莫高高在上,以己为大,独断专行,将群众谏言献策“弃之脑后”。
激发群众主动性。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要通过深入广泛的社会宣传,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路径诉诸群众,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活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要创设载体,通过建立“民情顾问团”、“群众评判团”,开展“金点子”评比等活动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利益激励,通过下大力气,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听到回声,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在自我价值的认同中进一步增强参与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互动推进、良性循环的生动局面。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因此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切莫让“群众”成为“观众”。只有让广大群众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教育实践活动才会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实效、确保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