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何为“两路”精神?是不怕苦、不怕死,是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之精神。笔者以为,“两路”精神不仅是西藏发展所需,更是当下党员干部须具备的素质。
存“两路”精神,敢于担当不畏难。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敢于担当既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更是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成于百姓之托,立于急难一线则是党员干部的准确定位。忆回兰考,焦裕禄虽身患肝癌,仍带领全县干部坚持工作,而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这是担当!再看今日,杨善洲一生两袖清风,退休却不退党性,造林场无偿捐国,这是担当!此时此刻,鲁甸震灾,一位位共产党员和部队战士不惧生命危险,忘我救灾,这是担当!在近段时间的民主生活会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明哲保身之思想”等词不在少数。试问,以“先进典型为镜”,当下党员干部岂能没有“两路”式的担当精神?
存“两路”精神,走实服务群众之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易行难,“甘当路石”实为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不断铺砌“为民”之石。无论是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还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最终验证成效者是群众,究其深意,扫除“四风”、革新自身,目的皆在回归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上来。“甘当路石”,亦是“政治诚信”之本。刘云山同志对整改落实提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要求,是针对走实为民之路的点睛之笔。承载“两路”精神,无疑是如何做好群众公仆的醍醐灌顶,在创造世界公路史上奇迹的两路面前,党员干部重正衣冠之余岂能没有振聋发聩之感?
存“两路”精神,作风建设当戒磕磕绊绊。扫除“四风”可谓转作风路上的涅槃重生。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尚存“过关”式的侥幸思维,若将扫“四风”当作一次“冲凉”,警醒一时而无坚持,那么作风建设势必沦为空谈。再议“两路”,10万军民若是断断续续,存有“懈怠”思想,恐怕通往西藏之路终成“海市蜃楼”。其实,转作风贵在坚持二字,水滴可穿石,磨杵可成针,从点滴做起,将自身诟病逐一化解,方能实现新的蜕变。诚然,褪去“四风”外套难免有刮骨疗伤之痛,但是,对比修建“两路”的10万军民之艰苦,岂有不坚持之理?
弘扬“两路”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再次定义,更是对党员干部革命理想和事业的忠诚信念提出新要求。在“两路”通车60周年之际,务必心存“两路”精神,迈实“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