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推动第一批活动整改任务落地生根,形成反“四风”、改作风,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人民网)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攻关阶段,“整改落实”抓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抓好“整改落实”,就要真正落实整改要求,切实解决问题,力求取得实效,进而为建章立制做好铺垫。要想显著提升“整改落实”的效果,还要鼓励群众参与,问问群众“怎么看”。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群众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大受益者,“整改落实”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受益程度。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在“整改落实”的过程中,突出问题导向,敢于接受群众批评,勤于听取群众意见,善于解决群众诉求,坚持立行立改、小有小改、大有大改,以整改落实的显著成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因此,要让“整改落实”出成效,群众的参与不能少。
从群众批评中查找整改问题,力求闻过即改。坚持“问症”于民,才能施治于行。通过内部查摆问题,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党员干部须以开明态度、宽广心胸,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广泛征集群众的批评之声,正确看待群众批评,从群众批评中得到启发,做到闻过即改、付诸行动, 及时纠正自身在做群众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从群众意见中探寻整改思路,实现提速增效。切实了解群众意愿,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照一照干部的宗旨意识强不强,行使职权廉不廉,工作效率高不高,服务态度好不好,让整改思路和方向更有针对性、更具科学性,让群众意见“见响回声”,抓好问题“整改落实”,确保干部作风的真转变,服务质量的大提升。
从群众诉求中发现整改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桥梁作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贴心办好群众难事,针对群众诉求,反思工作中存在不足,消除与群众隔阂,主动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关切,在积极解决群众难题中,摸索出努力的方向。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党员干部在整改落实工作中要坚持做到“身”入群众,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上下功夫,在拉近干部群众关系上使把劲儿,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融入群众心中,在整改落实上凝心聚力,就能不断赢得群众对我们整改落实工作的理解、支持和拥护,让群众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过程中更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