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关头,更见党员担当。最近,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中断、满目疮痍,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伤害。生死关头,灾区党员干部以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担当精神,冲向最需要地方、守在最危险之处,拯黎民于水火、救生命于倒悬。
平时看表现,难时看担当。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显示党员先进;越是危难关头,越是需要党员担当。抗震救灾一线,党员干部排险情、救人员、运物资、疏道路,不顾自身安危、忘却个人利益,关键时刻顶上去、危难之时豁出来。
武警部队的“党员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堰塞湖安放炸药、排除险情;包谷垴乡红箐村总支部书记孙选伟,不顾自家房屋倒塌,家人情况不明,指挥转移安置群众1000余人;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顾不上亲人被埋,需要施救,带领党员群众徒手救出了15名村民;县疾控中心81岁退休老党员朱远政,向灾区捐赠仅存的5000元钱……发生灾难,人心惶惶、惊慌失措时,党员就是“主心骨”;身陷困境、急盼援手时,党员就是“及时雨”;险情重重、排险除患时,党员就是“冲锋队”。那里有群众,那里就有党员忙碌的身影;那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党员冲锋的号角。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救援群众排在第一位、自身生死放在最后面”,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担当起党员的责任、积淀着党员的本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危难之时,党员就得担当、担当重于泰山。98抗洪抢险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少党员干部都写下“生死状”;汶川地震时,全国各地党员交纳“特殊党费”达97.3亿元……从“98抗洪”到“南方雪灾”,从“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每一次灾情发生之后,每一次群众危难之时,党员总是大家在前、小家在后。“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不能退”、“我是党员,我要到最危险地方去”,一位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之音,响彻灾区大地。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犹如党的血脉代代相传、正似红色基因一脉相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担当体现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白手起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筚路蓝缕中戮力前行,担当体现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上;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人敢为人先,闯新路、富百姓,担当体现在“为民在先、当官在后”上。不同时代,共产党员担当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其不变底色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担当。也正是有了共产党人这种担当精神的不断传承,才有每临危难关头众多党员的挺身而出。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难关重重,应对“四大风险”“四大考验”,啃下改革进程中的硬骨头、冲破激流中的险滩头,党员干部担当精神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