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网友声音

根治奢华浪费建设之“毒”

石作良

2014年08月06日16: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纳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围,进行全面清理。(人民网8月5日讯)

近年来,奢华浪费建设在一些地区争相攀比、效仿,备受群众指摘,饱受众人诟病。宽马路、大广场等面子工程装点门面,粉饰政绩;党政机关办公楼一栋比一栋豪华,一栋比一栋大气,什么“小白宫”、甚至“小天安门城楼”等“横空出世”,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奢华浪费建设之风可谓顶风臭千里,“毒味”十足。

如果说城市环境改善了、办公条件变好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了,或许群众心里也会少许平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但往往适得其反,这些想方设法“涂脂抹粉”、贪图享受的领导们,拼命上这类项目,“盯准”的是经济上的“好处”,看中的是面子上的“风光”,在民生和发展上鲜有作为,群众心知肚明、心明眼亮,看在眼里,骂在嘴上,恨在心里。

奢华浪费建设不是没有管,没人管。只所以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奢华浪费建设“太阴毒”、“太狡猾”。它们有的像“过街老鼠”,喊打声音高的时候“闪转腾挪”躲的快,转眼不见踪迹;有的像“变色龙”,披上件儿“民生”或“城镇化”的外衣,蒙混过了关;有的像会装死的“甲壳虫”,风声紧的时候停下来,按兵不动,风声过了,依然故我。二是对此“病”瞧得不彻底,压根儿都没去“病根儿”。笔者认为,去除此病,须用三招儿:

一是戒毒瘾。大兴土木搞奢华浪费建设并相互攀比,是领导干部“为民”的那颗心得了“病”,中了“毒”,且有人久之成“瘾”,致使权力观、政绩观出现了“病态”反映,造成了一种权力思维扭曲的“心病”,一种掌权者浮华和虚荣的“心结”,一种政府版“炫富”和“耀威”“心态”。心病不医、精神上的“毒瘾”不除,难祛此症。因此,须用“群众观”和“宗旨意识”配制的“清心解毒药”尽快救治,以促使其开“心窍”,解“毒瘾”。

二是防病毒。奢华浪费之风具有很强的“弥散性”和“中毒性”,腐蚀性和破坏力大,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侵蚀党员干部的进取精神和服务意识,危害党和人民的事业,破坏社会稳定。远离此类“毒素”,一靠预防。用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强健整个社会和领导干部的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抗体”;二靠“反制”。勤灭菌,勤杀毒。奢华浪费之风与权力是“共生体”,这就还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在健全完善人大、行政等方面的监督机制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公众监督,让“病毒”在灿烂的阳光下,没有“死角”存身,难有“客体”入侵。

三是剜毒疮。拿出“壮士断腕”的气概,对奢华浪费建设“零容忍”,真正问责“给力”。多年来,党和政府多次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但仍杜而不绝,禁而不止,追根溯源还是“笤帚苗瘙痒”问责不力,鲜有地方官员因此而承担责任。为此,要“重拳”问责,对顶风而上,“臭名远扬”,不管不顾的“毒疮”、“烂肉”,要曝光“亮丑”,让相关决策者与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行政或法律责任,加大违规决策的成本,让其心有所畏、偃旗息鼓,让“清创”的患处“结痂愈合”。

分享到:
(责编:黄策舆、谢磊)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