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市县传真

福建南安:“三个三”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年07月23日14: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福建省南安市积极创新服务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推动党员干部转作风、提效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定”模式,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定点服务。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全市成立26个便民服务中心,依托“世纪之村”信息点在420个村(社区)成立村级便民服务站,并在每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工业园区)成立便民服务点,形成城乡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体系。二是定员明责。结合开展“四下基层”、“三进三解三促”活动,不断完善下派干部驻村、非公党建指导员、乡镇干部驻村蹲点、部门挂钩帮扶等有效制度,通过明确市、镇、村三级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主要职责和重点任务,让各级党员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做到干有重点、为有方向。三是定期联系。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农户制度,按照市领导联系3户、市直单位领导联系2户、乡镇(街道)领导联系5户,每季度走访一次,每月电话联系2次原则,全市1000多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农户4200余户,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8600多件,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三心”工程,彰显服务特色。一是打造省心工程。充分运用和发挥村级综合场所的作用,把民政事务、计划生育、农林服务、社会保障等12项服务项目搬进农村综合服务场所,推行一站式服务。选聘1300多名老干部、老党员、大学生村官、预备党员、后备干部组建37支志愿者服务队,推进民事代办、民事村理,变群众上门为上群众门。二是实施连心工程。在农村,组织1650多名党员干部与420个村、9100多名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实现进农村、促民生;在企业,组织税务、工商、经贸、质监等涉企部门党员业务骨干进驻340多家企业,开展送培训、送人才、送服务“三送”活动,实现进企业、促发展;在机关,积极推行“四零”服务(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程序“零障碍”),实现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三是推进暖心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帮扶力度,抓好各类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努力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等问题。梅山镇蓉中村为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出一半参保金,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现100%参保率,并对外来务工人员开放绿色通道,享受与本村群众相同的待遇。

“三项”机制,延伸服务触角。一是实行延时服务机制。市行政服务中心等窗口单位建立8小时外延时服务制度,更好地满足基层单位、偏远地区企业和群众的办事需要,减少服务对象的等待时间及往返次数,在正常下班时 间已到时,窗口仍有群众等候办理或依预约服务时间前来办理的,窗口工作人员同样予以受理、办理直至候办事项全部受理、办理完毕。让群众办事不为“干等”叹气、不为往返“怨气”。二是推行一线服务机制。下移工作重点、前移服务窗口,把服务送到一线,送上群众家门。每个乡镇(街道)分别组建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治安稳定等3至5支服务队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市公安局开展“千警进万家”活动,动员全局1026名民警深入联系走访群众2万多户,解决实际问题1300多个。主动攻克技术难点,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离线采集指纹,解决不少老人无身份证的问题,在全省尚属首例。三是建立网格服务机制。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管理格局和基层民主自治的前提下,根据空间布局、党员数量及分布情况,以“就近、灵活、小型”为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划分村(社区)服务网格,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溪美街道将辖区内的无职党员、热心党员和有一技之长的党员纳入网格服务队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普法维权服务、就业服务、计生服务、流动党员服务等网络,将社区服务事项向网格下移,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格局。

(福建南安机关党建云平台供稿  黄秀错 郭志洪)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