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严格遵照区委部署,对照自身实际,突出关键环节,攻坚重点领域,坚持领导示范,贯彻上下联动,把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把解决问题贯穿始终,把整改提升贯穿始终,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提升活动四方面的质效。
着力宣传学习,努力提升深化认识的质效
宣传引导不留缝隙。着眼细节,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党员的参与率。在全镇主要交通干线,制作大幅宣传9处,条幅标语36条,展板4块,公开栏27处,小标语若干,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及时解决部分党员地域分散的困难。
提高认识不遗余力。精心筹备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不遗余力宣讲群众思想;结合郑备书记调研指示,不遗余力强化全镇干部党员、服务、发展、法治和清廉五方面意识;开门纳谏,召开坝坝会、田埂会、座谈会,征集意见函,形成调研报告和党课材料,不遗余力认识“四风”危害,增强“双联”意识。
开展学习不走过场。开展中心组、职工干部会等形式的集中研学13次,推广下午半小时自学模式,认真学全、学透规定内容。组织开展专题讨论11次,收录发言材料。镇本级学习材料,编写1册,印发200余份。专用学习笔记本,人手抄写1本;心得体会,至少撰写1篇。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逐一审查盖章,及时整改个别党员干部学习认识不够的思想行为,做到:机关干部的,相互传阅;村“两委”干部的,定期向指导组汇报。
夯实两个整改,努力提升即查即改的质效
夯实台账整改。把问题“摆上台面”,建立台账倒逼整改,抓实“建账、议账、结账、报账”四环节。走村入户“建账”实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干群同心“议账”保障处理意见及时反馈;镇村两级“结账”坚持3个工作日处理模式;群众评议“报账”力求公示清晰,“报账”透明,监督全覆盖。目前,收集整理三本台账共计200余页,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0余个。复核出特困群众60户,启动一对一帮扶计划,帮扶致富的物资和技术已主动上门入户。
夯实民生工程整改。双管齐下,沉到基层,接地气,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充分发挥“镇人大之家”的作用,广泛收集民生疾苦,全面启动镇本级十大民生工程,集中解决场镇环境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问题。扩充综合应急抢险队伍,吸收知识和思想素质较高的年轻队员加入,通过培训、集训,提高应急素养,深入现场,实地拉网摸排,目前,排查36处防洪设施,整改12处交通安全出行隐患点,努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维护地方安宁。
细化三个结合,努力提升统筹兼顾的质效
坚持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放在“转作风、助发展、惠民生”上,制定相关措施,务求改有目标。
大力实施“廉洁永兴”行动。以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和缩减全镇的“三公”开支,建立“三公经费”月报制,定期开展专项审计,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顿,纠正领导干部办公室超标配备、奢华装修的问题,厉行勤俭节约。
大力实施“建园兴业”行动。建设永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拓展群众致富增收途径。分领域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发展“小商户、小个体、小农家乐、小种养业、小家庭作坊”的“五小”模式为重点,首批扶持有一定条件的160户农户自主创业。
大力实施“助民惠民”行动。建立干部下访驻村,推行惠民政策、产业指导、困难帮扶、文化宣传、矛盾化解、便民服务“六到村组”,指导各村成立党群互助组,在产业基地村建立产业发展指导室,建立落实1+6党员联系户制度,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
优化四项机制,努力提升真督实导的质效
结合“建强组织聚民心”的总体思路,针对问题,知行合一,进一步优化 “四项机制”,确保即查即改持续长效。
针对为民办事效率不高的问题,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群众利益放在前,服务群众紧跟在后;矛盾问题想在前,群众工作紧跟在后;重大决策告在前,群众评议紧跟在后”的“三前三后”工作执行原则。提出“三个零一落实”的工作执行理念,即只开会+不落实=0,好思路+不落实=0,只部署工作+不督促检查=0,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严格实行干部绩效考核末位轮岗制,对3名群众评议意见大的镇干部进行诫免谈话,对2名工作纪律差的村支部书记予以通报批评。
针对干部作风不深入的问题,优化干部管理机制。制定正风肃纪“9+7+N”突出问题整治方案。集中治理镇干部走读,镇干部工作日必须在镇政府住宿。建立村干部坐班制、首问责任制、民事代办代理代诉制。推行“五结合”考核干部,“五优先”激励干部,即结合岗位职责、群众口碑、办事效率、服务能力、工作实绩全方位考核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坚持任职、表彰、锻炼、推荐、培养“五优先”。
针对村务管理不够民主的问题,优化基层治理机制。规范村级议事监督程序,推行民生诉求收集—党群议事会讨论—村“两委”商议—村民代表会决策—台账管理和公示—村委会执行—群众民主评议“七步工作法”,实现村级组织由代政型向自治型转变。
针对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优化服务群众机制。推行镇村干部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一张为民亲情卡、一个为民记事本、一份为民承诺书、一支为民服务队、一张为民测评表”的“五为民”措施。强化乡镇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成立党员教育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产业指导服务中心“四个中心”,一门办妥所有事,服务群众。
(四川基层党建云平台供稿——秦伟 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