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中,徐州市始终坚持以“零距离”倾听民意、“零容忍”查改问题、“零障碍”优化服务、“零缝隙”建章立制为导向,引导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敞开大门搞活动,真心实意转作风,收到了干部接地气、群众真满意的良好效果。
倾听民声“零距离”。把手拉手联系群众,面对面听取意见作为开展活动的硬要求,推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真听声音、听真声音。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三解三促”联系点、“三重一大”现场、企业生产一线和农家田间地头开展“微调研”,听民声求良策,为全市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市委开展的党员征求群众意见、支部征求党员意见、党委征求支部意见的“三征求”活动,通过现场体验、随机走访、接访下访、基层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表、开通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征求基层党员群众意见29716条,按照即知即改的要求,分类进行认领落实,并通过新闻媒体、板报宣传栏、手机短信等形式对部分意见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全程公示,确保活动全程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
作风整顿“零容忍”。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班子议”等五种办法,各级党组织班子详列“四风”问题清单,党员干部认真对照开展“六查”,逐条逐项认领剖析,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作风懒散、工作机构臃肿、工作效率低下、公款消费等问题,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抽调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骨干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同时,对超职数配备干部、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会所中的歪风”、“人情社保”等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坚决彻底清理,对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并将近年来发生的腐败典型案例拍成警示教育专题片《镜鉴》,市委主要领导围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为全市党员干部上了专题党课。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问题48个、处理63人,公车购置与运行费用、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同比分别下降20%、22%、10%。
百姓办事“零障碍”。围绕深化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开展了“群众点题我整改”活动,通过发动基层群众点题指弊,领导干部现场体验,分解至各相关责任部门调研论证,深入对照检查分析管理服务理念、工作运行机制以及具体服务方式、服务标准上存在的差距,组织落实整改,着力铲平导致办事难、办事慢、办事成本高的障碍。目前,市级机关已在媒体公开点题整改220多项,各县(市)区点题整改均在200项以上,一些制约服务效能改进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得以解决。同时,继续深化机关全程协办制,通过设立协办员岗位,清晰固定服务责任,贯通部门内部办事环节,打通层次之间梗阻,实现整体打包式的“一体化”服务。目前,全市2500个办事机构已设立400个协办中心、2100个协办岗位,平均每天安排近3000名协办员为群众提供全程协办服务。
扎紧笼子“零缝隙”。围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边学边查边建,从活动一开始就着手研究建立一批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制度规定,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根据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结合本地干部作风实际,及时制定了《中共徐州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十项规定》,推动全市党员干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转变工作作风。针对本地少数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婚丧宴请借机敛财、拉拢关系、编织人情网、搞利益小圈子等陈规陋俗,制定出台《徐州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报告婚丧嫁娶等事项的暂行规定》,严格规范县处级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项,坚决防止大操大办。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筹备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加强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评估等方面制度规定,全面推动权力在规范透明的环境下健康运行。
(徐州党建云平台供稿作者: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