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阿荣旗音河乡:“333”工作模式激发基层党组织“红色效应”

2014年07月17日14: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音河乡党委围绕“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扎实推进群众路线”这一核心,创新“333”工作模式,即打造三个平台、创新三项制度、加强三层规范,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转变机关作风,以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丰富多样的服务形式,不断开创“党员人人为群众,群众人人向党心”的和谐发展新局面。

一、出台背景

阿荣旗音河乡是个以农业为主导,达斡尔、鄂温克民族聚集的少数民族乡,农村党员群众人数众多、居住分散,加上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热心度不够,群众对以往“衙门式”政府的畏惧心里依然存在,导致党群之间的沟通严重缺乏,距离逐步拉大,造成群众对党的具体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党的政策在基层落实困难重重。面对如何拉近党群距离、优化服务质量的群众课题,乡党委以群众需要为镜子,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动刀子,创新了“333”党建模式,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探索出了道路。

二、基本做法

(一)打造三个平台,畅通“最后一公里”

党群之间缺少的交流、互动的主要原因在于载体的不足、纽带不长、方式不实,该乡党委积极打造党群信息传递、工作服务、活动交流三大平台,在党群间“最后一公里”上架起一座行连心桥。

1.打造党群信息传递平台,将信息传递给“最远一户”人家。打造以引领工作队、手机短信平台、村村通广播为内容的党群信息传递平台,通过让党员干部动起来、通讯设备转起来的方式,将党的声音毫不失真的传下去,将社情民意原汁原味的取上来。一是引领工作队主动“取”。组建以乡村两级干部为基础、覆盖全乡各村组的引领工作队,建立“一组一册、一户一页”的民生台账,分发“一人一张”的民生联系卡,通过引领队的全面走访,掌握群众基本信息、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帮助群众谋划发展;二是手机短信平台随时“发”。收录全乡所有党员群众手机号码,按照政府职工、党员、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等进行分类,及时为其发送所需求的信息;三是村村通广播定期“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播发计划,定期传递党的声音,并将《音河动态》及时对全乡党员群众播发,保障群众了解乡村两级决策、决议、动态的权利。

2.打造党群工作服务平台,将服务简化为“最后一道”程序。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接待中心打造党群工作服务平台,对于来访群众分口、分流接待。一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将民政办、合管办、农经站等十家单位整合在一起,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将27项惠农业务的审批权下放到便民服务中心,简化办事程序;二是执行“全天候”接访。将巡回法庭、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整合到群众接待中心,开创“白+黑、五+二”群众接待模式,及时有效的化解群众矛盾,充分发挥接待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三是厉行“亲情化”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窗口工作人员礼仪培训班,统一着装、佩戴胸卡,执行首问负责制,通过窗口单位亲情化、微笑式的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3.打造党群互动交流平台,将党课讲解给“最弱一批”党员。以富吉党群活动中心为阵地,利用培训基地,每年都免费为全乡党员开办几期理论培训班,加强对党员群众的理论培训力度;同时,组织党员参观记录该乡发展历程和党建成果的党建中心和以达斡尔、鄂温克两个主体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民俗馆,通过体验式教学,宣扬党建成果,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民族党建品牌。

(二)创新三项制度,激活“造血干细胞”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干部担负着引领发展、维护稳定、推进和谐的重任,是具有造血功能的干细胞。为激活“造血干细胞”,该乡以制度创新为药引,全力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的热情。

1.执行领导值周“七个一”制,创造人人当班长的机会。 每周确定一名班子成员为本周党委政府常规工作的责任人,并执行“七个一”值周制(即:主持一次例会、组织一次学习、做好一周公告、编发一条信息、安排一期广播、督查一次考勤、打扫一次卫生),主持召开一次小结上周工作和部署本周安排的例会,协助宣传委员开展一次全体干部学习,协助纪检委员进行一次查岗,组织编发一期《音河动态》或短信,利用村村通广播播发一期广播,利用电子屏播放上周大事记及本周安排,协助常务乡长开展一次卫生打扫活动。

2.执行机关站所“周报告”制,营造事事争第一的氛围。各站所负责人要在周五上午将本周的工作小结及下一周的工作安排报送至党政办,并由党政办整理后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起到对重点工作捋顺、提醒、强调的作用,也为各机关干部营造赶超氛围。

3.执行村级管理“事事评”制,制造时时不放松的气息。为将村级组织分类管理科学化、常态化,该乡执行村级组织日常工作评分制,在乡党委每一次布置重点工作后,分管领导都要根据每个村完成的质量、态度和时限为其打分,评比结果将作为年底分类定级的重要依据,警醒村干部要时刻保持做的积极性。

(三)加强三层规范,祛除“作风四顽疾”

为祛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大顽疾,该乡不断创新乡村两级管理方式,有效推进了党委、政府、村级组织规范化。

1.加强党委工作规范化建设。执行书记统揽全局,副书记协调督办、委员各负其责的管理办法,由纪检委员抓机关纪律(重点抓中央八项要求和旗委的十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组织委员抓村级管理、宣传委员抓干部学习,通过“书记总体抓、分管具体抓”的方式推动党委工作规范化运行。

2.加强政府运转规范化建设。成立机关事务管理中心,重新制定了政府接待、政府经费、站所经费、村级经费、出差管理、休假管理、车辆管理等制度和办法,并严格执行,打造清廉高效、为民务实的政府运转机制。

3.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高频次选派引领工作队下乡入村,帮助各村完善运行机制,指导开展党员“学议帮”活动,严格按照“3221”工作法决策村级事务,做好村活动室取暖设施、远教设备、村村通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村级组织规范运行。

三、取得实效

“333”工作模式拥有覆盖广泛、形式多样、持续性强的服务特点,通过畅通干部交流渠道、提升农村党员素质、严肃自身工作纪律等措施,拉近了党群距离,提升了党的威信,增强了政府公信力。

党的声音得到有效传达,群众意见得到及时反馈。截至目前,村村通广播共计播报各类信息80余期,短信平台发送信息15000余条,引领员征求意见125件,当场解决问题56件。

党员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基层组织得到切实巩固。培训基地共计培训党员近千人次,有12名党员在经过培训后成为了致富能手、种养能人,并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达300户。乡党委位各村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发展规划,并在引领队的监督指导下执行,有效推进了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

干部队伍得到充分锻炼,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班子成员在“班长”的位置上,在统筹规划中得到锻炼,党员干部变成“农民”,在田间地头的忙碌中得到锻炼,干部素质在系统的学习体系中得到提高,工作作风在制度的硬杠杠下得到转变。

分享到:
(责编:秦华、闫妍)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