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征集

山西大同:“三四五”工作法力促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常态化

2014年07月17日13: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背景】

去年以来,大同市针对社区党建基础薄弱、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机关在职党员八小时外作用难发挥、行为难监督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服务困难群体,奉献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进社区“三亮三服务一奉献”活动。在推进过程中,围绕“咋服务、服务啥、服务好”,探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在职党员进社区为群众服务的工作制度体系,形成了“三步骤、四模式、五评议”的“三四五”工作法,有效破解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难题,解决了一大批群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使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和党员干部一致认可。

【做法】

一、围绕“咋服务”,“三步骤”把在职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后,最担心的问题是一涌而进,面上热热闹闹,然后一哄而散,实际无声无息。为此,大同市分“三步骤”组织:第一步是分别建档亮身份。单位党组织为每一名在职党员发放报到卡,建立个性化档案,对在职党员报到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同时,街道社区也建立个性化档案,对持卡报到的每一名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点、专业特长和服务意向等信息,细致全面地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并按照报到的住址将其分配到网格中,实现与网格长、楼院党支部书记、楼长的信息对接,通过公示牌向群众亮明党员身份,公开单位、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第二步是分类设岗亮承诺。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社区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筛选、梳理、划分、制定服务项目,以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扶贫帮困等10大类服务岗位为主,因需设岗、因事设岗、因能设岗,以菜单形式呈现给在职党员,社区组织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长选岗、认岗,通过公示栏把党员承诺、服务事项、办结时限进行公开。第三步是分团活动亮业绩。按照服务就近、行业相近、兴趣相投的原则,对在职党员进行分团建组,由各团、组成员自主推荐产生团、组长,提高活动组织化程度。社区建立活动台账,记录服务时间、服务人员、服务内容、群众评价等,及时通过社区公示栏等方式公示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亮出服务业绩,展现在职党员风采。

二、围绕“服务啥”,“四模式”把社区活动有效地开展起来

党员组织起来后,“党员不知道进社区干什么、社区不知道该让党员干什么、单位不知道能为社区干什么、群众不知道党员能帮自己干什么”,成为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如何真正让平时习惯于坐办公室的党员融入群众,服务融入民生,大同市推行“结对式”、“菜单式”、“拉手式”、“组团式”服务“四模式”,找到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直面基层问题、直接服务群众的融合点。

一是“结对式”服务社区建设。推行市、县(区)直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服务模式,以“一对一”的结对方式,建立共驻共建联动新机制,把单位优势和社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六联六共”,即思想工作联做,共育文明市民;社会治安联防,共建安民环境;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环境卫生联搞,共建优美社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倡文明新风;党建工作联创,共促社区和谐,推动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统筹集约使用,开展进社区送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党组织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单位和社区之间,搭建起直接联系的为民服务平台。

二是“菜单式”服务居民群众。推行“群众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通过组团走访、党代表工作室、楼(院)党员工作站、同城智慧党建网、QQ群、短信平台等路径,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建立《民情走访台账》、《群众诉求台账》和《诉求反馈台账》,将群众的需求和反应的问题细化、量化、具体化,编制爱心认领、义务劳动、信息咨询、矛盾调处等服务项目,形成“需求清单”;社区结合在职党员业务知识、专业特长、服务时间、可提供的资源等情况,把服务项目派给服务团组或党员个人,形成“任务清单”;党员根据职业特点和兴趣特长,采取主动接单和自主认领服务项目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形成“服务清单”,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拉手式”服务困难群体。推行“便民事项代办、社情民意代言、矛盾纠纷代处、服务需求代管、焦点问题代访”的“五代”服务模式,重点围绕助老、助学、助孤、助残、助贫,按照“五个一”要求,每名党员援助一户困难家庭、结成一个就业创业帮扶对子、联系一名社情民意信息员、每季度至少参加一次党员志愿者服务、一年参加一次组织生活会,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帮扶,为弱势群体提供“拉手式”服务,让党员的“服务之手”和群众的“需求之手”看得见、拉得上、握得住,涌现出“空巢管家”、电子“民情图”、“爱心帮帮队”等一批党员服务品牌,增强了在职党员的服务力。

四是“组团式”奉献在社区。推行“组团式”服务模式,按照便于自我管理、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在职党员发挥特长的原则,将在职党员按认领岗位分团建组,每季度到责任区普遍开展一次组团走访,近距离了解掌握困难居民群众诉求,对于党员个人无力完成或者不便由党员个人完成的服务项目,开展经常性的团队化服务,促进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多样化、专业化和实效性,提升服务能力。如城区南关街道按照司法、教育、医疗、市政、金融等系统将所有在职党员划分为12个志愿服务群体,再根据社区情况及党员所在单位性质,结合驻街单位、联点单位结对共建等情况,组建成60个志愿服务团。

三、围绕“服务好”,“五评议”把约束机制有效地建立起来

“我来报到,但是我没时间。”许多党员进社区就撂下这么一句话,社区工作人员也只能是配合登记填表完事。对于社区工作人员而言,来的党员都是“各路神仙”,得罪不起,就更谈不上约束管理了。为此,大同市探索建立了“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社区参评、组织考评”的“五评议”机制,通过多层面监督、多元化评议,扩大群众对党员干部服务成效的评判权,有效保障在职党员到社区为群众服务变“闯关”为“常态”。

一是党员自评。针对部分在职党员对到社区报到工作认识不到位、报到不积极、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安排敷衍应付、不积极配合工作、不参加社区组织的有关活动等问题,要求在职党员每半年将参加社区活动和履行承诺情况,向社区提供书面述职报告,并在积极反省、深刻剖析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方法开展自评和互评,查找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措施,进一步增强在职党员自我管理、自愿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二是领导点评。建立月通报、月约谈等10项制度,每月对通报排名靠后的县区及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排名首次靠后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部务委员进行约谈,第二次由市委组织部长进行约谈,第三次由市委书记进行约谈。各单位领导也定期召开机关党员评议会,听取党员参加社区活动情况,结合社区表现反馈,对党员在社区服务情况适时进行研判、点评,对反映不好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和帮助,对不到社区报到、参加活动的在职党员,年终评议为不合格。

三是群众测评。社区党组织每半年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服务对象通过居民代表评议、走访群众评议、问卷调查评议等多元化评议方式,由群众对在职党员的服务作评价、提意见,评议结果及时在社区内公布,并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是社区参评。推行党员社区表现记实制度,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参与“三亮三服务一奉献”活动情况进行日常“百分制”积分量化考评,衡量在职党员进社区履职的综合表现,每半年进行一次统计汇总,年底按积分高低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个档次,实行“五星级”考核,开展“身边最美在职党员”评选,结果定期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并作为单位年度评先选优、绩效考核、后备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内在动力。

五是组织考评。把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情况,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专项述职内容,在“七一”表彰、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干部任用考察时延伸到社区,街道社区如出具被考察的党员干部没有服务社区群众的书面评价,就对其一票否决。同时,先后分4批选派新提任的69名副处级干部、从市、区直机关选拔148名“第一书记”、主任助理到社区挂职服务,抽调专人组成督导组,对市直单位在职党员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对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必查,普通党员按20%比例进行抽查,促进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成效】

随着“三亮三服务一奉献”活动的深入推进,“三四五”工作法既让在职党员融入到群众中、发挥党员的“全天候”作用,也破解了在职党员“八小时外”的管理监督难题。中组部调研组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等省领导听取汇报后予以充分肯定,并在大同召开了全省现场推进会。《人民日报》在头版介绍了经验做法,《中国组织人事报》、《组织人事报》以整版篇幅聚焦大同,图文并茂,进行了深度报道。

思考“三四五”工作法的成效,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小的变大了。通过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小事实事,完成居民的“微心愿”,解决了干群联系的大问题,在职党员的小举动发挥了党群连心的大作用,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百姓的关心,看到了各级党组织履行为民服务宗旨的决心,也凝聚了全市人民“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力量。二是虚的变实了。通过建立刚性制度要求,在职党员能够真正沉下身子,扑在社区,共商区域党建之事、共解区域群众之难、共创区域和谐之街、共享区域资源之优,带着真感情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了许许多多实际问题。三是远的拉近了。一方面把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单位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延伸干部“八小时外”考察链,党员联系群众服务工作的成效由百姓来评判,干没干事群众签字才说了算,形成了制度赶着党员跑、党员围着群众转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在职党员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服务,经常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暗的变明了。通过“三亮三服务一奉献”活动,群众有难题党员帮助办、及时办,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及时宣传到家门口,帮助下岗群众再上岗,帮助困难家庭渡难关,帮助白领阶层解压力,帮助居民群众增收入,使各项惠民政策能够公开、透明,真正落实到群众。

【探讨】

“三四五”工作法以制度为保障,以服务为根本,以结对帮扶为载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办实事、见实效为目标,顺应了新时期群众的新期盼,找准了密切党群关系的切入点。探寻“三四五”工作法,主要有三方面的启示:

一是深化党员认识,聚集同频共振合力。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党员是关键,必须把引导在职党员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理念作为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的立足点,把增强在职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作为进社区开展服务群众工作的着力点,从对在职党员“大水漫灌”的集中培训到“毛毛细雨”的日常教育,从党的宗旨观的培养到“一把手”约谈机制的建立,从特权思想的转变到服务基层意识的树立,使在职党员认识到进社区不仅要身体“上线”,心更得“在线”,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是优化资源整合,凸显区域党建成效。现在的社区承担着繁琐的政务职能,如果还要“分门别类”地接洽不同时间段、不同服务意愿的成百上千的党员,无疑是一个大负担。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共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使党建运作方式由各自为战的“封闭式”向区域化的“开放式”大党建转变,在职党员进小区服务的各项工作,由团组全权负责,借助邻里家属关系获得有效关注和支持,不给小区增加工作负担,形成时间和行动上的协调一致,可以集中分散力量,解决部分突出问题,实现倡导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初衷,取得社区群众真正受益的良好效果。

三是强化延伸管理,增强党员自律意识。对党员的服务行为开展考评外,还应加强党员服务过程管理,构建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新机制,使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八小时以外”能够受到社区党组织以及居民的监督和管理,遏制在职党员“八小时内”表现中规中矩、合乎标准,“八小时外”表现随意、表里不一的现象,激发党员内在动力,促进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

分享到:
(责编:秦华、闫妍)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