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群众路线基层行>>走进江苏贾汪>>文字报道

张超:找准定位 把人民常放心中

张超 潘安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2014年07月01日14: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答三问、强五心”学习及讨论活动,既是对去年开展的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的总结,也是对今年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动员。

答三问,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认准自己定位,又要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强五心,即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对组织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的平民之心,对同志的宽厚之心。对这次学习,我感触颇多,将根据这次学习的要求认真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

首先,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现在许多群众对一些党员干部敬而远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党员干部身在群众之中却对群众“近而远之”,心热不到一起、话说不到一块、工作打不成一片。这两个“远”,尽管不是地理上的距离,却是心灵上的鸿沟。“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使血肉的联系变为危险的脱离,每个党员干部应当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对人民群众心存敬畏,做到“群众有苦,心里难甜;群众有难,心里难安;群众有冤,心里难平”;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变“高高在上”为“俯身躬行”,变“替民作主”为“由民作主”,变“与民争利”为“为民谋利”,始终和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做到艰苦地方住得下,粗茶淡饭吃得进,心里话聊得来,大小事谈得拢;真正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当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拖、不躲、不推,把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投向群众最需要的方面,做到乐进“百家门”做群众的“家里人”,常知“百家情”做群众的“知心人”,善解“百家难”做群众的“圆梦人”。

其次,要学会多看群众脸色。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机关部门干部喜欢看上级的脸色行事,很少看群众的脸色,人为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上级喜欢什么,就不惜人力物力干什么、抓什么,甚至弄出一些中看不中用的“门面工程”、“政绩工程”和“花架子工程”来投其所好,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群众的脸色,好比是各级党员干部和机关部门工作的“显示器”。实践一再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注意看群众的脸色,顺应群众的意愿,作决策办事情就会比较顺利;什么时候忽视群众的要求,违背百姓的意愿,决策部署就容易失误,建设发展就会受影响。脸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脸谱,而是一扇洞察心灵的窗口。“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肯定看不到群众真实的脸色;仅仅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仅仅宅在办公室里画圈圈,跳不出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习惯套路,同样体察不出百姓真实的脸色。只有经常深入街道社区、乡村田头、厂矿学校、车站码头走一走,经常到超市、楼市、菜市、夜市转一转,亲身感受群众的冷暖喜忧,感知群众的所盼所愿,才能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世界,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设身处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急迫、最重要的实际问题。

最后,要永葆公仆本色。我们党始终把公仆思想贯穿在执政中。红军时期,我党就形成了“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公仆作风;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各级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出现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动人景象;新中国成立后,党拥有了为人民服务的更多条件,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业功等公仆典型。新形势下,历史条件和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党经受“四大考验”、面临“四种危险”,有些党员干部的公仆意识淡化,当官做“老爷”心态严重,自感高人一等。罗荣桓元帅曾经告诫:“不要以为你很高,这种高是因为你骑的马高。下了马,该多高还多高。”因此,每个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清醒地认识到当上“官”、骑上“马”的本质和要义,始终不丢公仆本色为民情怀,怀揣一颗平常心,处理好权力与责任、当官与做人的关系,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冷静,在纷繁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污浊中保持一份纯净,不追求特权、不高高在上、不滥用权力,在地位上把自己看低一些,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一些,自觉摈弃特权思想,真正当好“公仆”与“勤务员”的角色。一些高官被“拉下马”的事实表明,如果忘了自己“公仆”与“勤务员”的角色,脱离群众搞官僚主义乃至腐败,不论“坐骑”多高、权力多大,都会从马上“栽下来”。

分享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