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乌兰浩特市聚焦“四风”,扎紧作风“篱笆墙”,敞开民生“服务门”,将改进作风的成效真正落实到最基层,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让群众切实感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创新开展了“五项工程”,在工程建设领域完善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全市32个行政机关199项目全部实行了限时办结;行政审批方面办理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共457件,办结时限压缩40%以上;在嘎查村普遍推行“532”、“456”工作法和“主题工作法”,开展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专项行动;抽调专人组成明查暗访组对政法系统进行经常性明查暗访,截至目前,市纪委已立案10起10人,对8人给予了党纪处分;组织开展了“公推竞职”,选拔任用镇党委书记工作,5月份根据岗位空缺,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选拔任用了部分科级正职领导,进一步树立了“重实绩、看一贯”的用人导向。
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抓起。本着从具体事抓起、从身边事做起,真正走进群众听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原则,在社区推行了以零距离、零障碍、零遗漏、零上访为主题的“四零工作法”、“进社区、入网格、结亲戚”等活动。目前,全市已有1348名党员干部和低保户结成了“一对一”帮联对子。在嘎查村,创新开展政策、科技、法律、文明、服务“五进农户”活动,充分利用好“党员干部下基层”、“扶贫攻坚”、“村容村貌整治”三支下基层队伍,基本实现了对贫困落后嘎查村帮扶工作全覆盖。截至目前,通过金融扶贫贷款项目,已为贫困户发放扶持贷款1000万元,已投入村容村貌整治专125万元。当前,乌市正在组织开展“信访积案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市委政府每10天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分类研究化解信访积案。目前已经掌握的信访积案,要在11月底前化解95%,其中国家和自治区交办的案件要全部化解。
从群众最期盼的地方做起。在吃透村情民情的基础上,采取产业、资金、信息、救济、智力等多种帮扶方式,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谋福祉。年初以来,各驻村工作队正在帮助全市32个“扶贫攻坚”嘎查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并已通过金融扶贫贷款项目发放扶持贷款2120万元,市就业局举办各类培训16期,新增就业人员936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入驻42个创业项目,共吸纳就业356人。同时加大“平安红城”建设力度,对全市19个要害部位制定了应急预案,持续开展“缉枪治爆收刀”专项整治,拓展“交巡合一”模式,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4%,两抢案件发案同下降56%。
(内蒙古乌兰浩特党建宣传云平台供稿——秦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