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市县传真

浙江常山大桥头乡:党员干部拧成绳 争做群众心尖人

2014年07月01日11:1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全体党员干部凝心聚力,始终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形象在一线树立”,通过打好“责任、奉献、仁爱”三张亲情牌,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心尖人。

一、以“责任”为重心,脚踏实地向前进。

在“五水共治”工作中,大桥头乡建立“党员治水责任区”,8个行政村的240名党员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通过主要河段配上“私人医生”,山塘水库雇上“私家保姆”,同时结合每日两次的例行巡逻和每周一次的水样检测,从源头上把好水质关。在“无违建乡”创建中,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强势推进集镇整治工作,各村党员干部更是成为拆违的实施主体,积极投入与群众打交道、签协议以及拆除改造等难度性较大的工作,2个月攻坚下来,我乡集镇共拆除20多户1400多平方米违法建筑,打造了拆违的“浮河模式”。在“防洪堤项目推进”中,党员干部投身一线,坚持“白+黑”、“5+2”,妥善处理好沿线农户思想、青苗补偿、征地征迁等工作,防洪大坝建成后,这条“十里休闲大道”将使我乡成为农村第一个拥有防洪坝的乡镇,让农村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城里人的休闲生活。

二、以“奉献”为快乐,甘于吃苦不畏难。

依托路线教育活动为载体,大桥头乡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奉献、服务为宗旨,勤下村,情入户,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家有儿女,亲情结对”志愿活动中,24名机关党员和6名卫生系统党员共同结对102名孤寡老人,让他们体会到儿女绕膝的快乐,为他们送去精神上的慰藉。在“青年党员干部走亲连心”活动中,10名青年党员每人结对15户特殊困难家庭,如老党员、残疾户、低保户、信访户等,加深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得到群众的信任。在“爱心牵手”活动中,各村党员干部走访慰问留守儿童24人,送去学习用品、课外书籍等慰问品,为这些孩子们点亮了心中梦想的灯。在“党员助残”阳光行动中,各村40名党员代表干部纷纷行动,走访本村的24名残疾人。通过与他们沟通谈心,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而让残疾人群体感受到来自党员之家的温暖。

三、以“仁爱”为标杆,汇聚亲情铸大爱。

2011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浙江常山大桥头乡宁龙仔老人捐献眼角膜爱心接力的事迹,他被誉为“最美中国人”。去年,宁龙仔老人离我们而去,他兑现了“爱”的承诺,将光明延续给另一位老人,再次感动了浙西。大桥头乡全体党员干部掀起了“向最美中国人——宁龙仔同志学习”的热潮,人人成为党员志愿者,村村成立志愿服务队,通过为需要帮扶的对象修理灯泡、打扫卫生、理发美发、喂养家禽等,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为爱加油”的募捐活动中,为了给尿毒症女孩郑雅芳献出一份爱,全体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党员干部掏出钱包,毫不犹豫地将几张百元大钞塞入募捐箱内,同时组织村党员干部在集镇上设立爱心捐款站,发动更多的群众一起参与。众人拾柴火焰高,两天募捐共筹得善款61381元,当党员代表们将这笔爱心捐款送到郑雅芳母亲的手中时,老人泣不成声,这雪中送炭的温暖,进一步树立了党员“知群众冷暖,为群众解忧”的好形象。2013年底,浙江在线报道了标题为《56岁阿姨两年做千双棉鞋 想给敬老院老人每人做一双》的信息,新华网、人民网、深圳卫视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浙江大桥头乡傅珍芳的爱心事迹被人广为知晓,她也有了一个温暖的名字——棉鞋阿姨。大桥头乡党员干部积极行动,率先垂范,自发成立了一支以棉鞋阿姨的名字命名的“傅珍芳志愿服务队”,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在我乡广泛传播,带动大桥头乡形成人人服务他人、人人服务社会的好风气,让亲情大桥汇聚更多爱的能量。

(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党建云平台供稿  郑爽)

分享到:
(责编:高巍、权娟)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